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上破1000万辆 专家呼吁新的品牌营销方式避免过度“内卷”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17 07:01

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业内专家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有望超过1200万辆。

1000万辆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各大品牌的占比分布情况如何?“新能源汽车”品牌如何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采访了工信部品牌培育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明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

陈明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让中国汽车产业彻底摆脱被制约的情况,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和汽车产业链的重构,在规模、纵深以及系统整合的组织效率方面,走在了全球市场前列。

颜景辉认为,1000万辆是一个重要的数字节点,它代表了国家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元化政策支持的成功。针对行业“内卷”,他呼吁:“汽车行业应采取新的营销方式,避免超出正常范围的内耗内卷现象,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车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471446290

新能源汽车产量破1000万辆,其中三成多是比亚迪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是一种必然。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从2014年的7.8万辆,到2018年超过120万辆,再到2023年超过950万辆,短短十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000万辆是一个重要的数字节点,它代表了国家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元化政策支持的成功。”颜景辉介绍,“这些政策支持一方面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减少石油进口依赖率;另一方面也顺应全球节能减排和降碳的趋势,如为了达成‘双碳’目标。基于这些政策以及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了经济上和社会资源的集中支持。”

在陈明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是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和市场层面的双向突围。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让中国汽车产业彻底摆脱被制约的情况,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和汽车产业链的重构,在规模、纵深以及系统整合的组织效率方面,走在了全球市场前列。

“只有技术与规模都能够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时,才能说明我国在某一领域具有了难以追赶的竞争优势。”陈明表示。

1000万辆新能源车中,各个品牌的占比分布情况如何?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基于各大车企上市公司产销快报等公开资料,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上市公司仅公布“交付量”“销量”“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产量”等,口径与“新能源车产量”这一概念不尽一致。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公告,记者整理(使用前请核对)

数据显示,比亚迪(SZ002594)2024年前10月产量高达3297044辆,同比增长36.26%。如果以此计算,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已超三成。

头部新能源车企推动行业整体品牌价值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相关企业也在推动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品牌价值。

据每日经济新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合计品牌价值为16162.81亿元,同比增长7.84%,绝对增量为1174.3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20”中,比亚迪的品牌价值不仅增速明显(同比增长61.08%),而且整体规模已达到2427.74亿元,与上汽集团(SH600104)的差距正大幅缩小。同时,其品牌价值增量为920.57亿元,占行业整体增量的近八成。

数据来源:《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

颜景辉表示,对比其他老牌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成为中国车企品牌的一个标签,“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推进,并且在细分市场内,包括纯电动、插混、增程式等多品种发展,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陈明也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主流动向,传统车企如果不能转型,就必然会走向没落,传统汽车品牌最后只能成为少数人的奢侈玩具”。

创新品牌营销 避免超出正常范围的内耗内卷

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在品牌营销方面也可谓动作频频,“花式营销”层出不穷,热搜不断。从“冰箱”“彩电”“沙发”等家居配置的安装,到“厨房”“钓鱼”等场景的融入,新能源车接入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并成为营销的题材。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则是不断加剧的竞争。

“现在要关注的是,中国新能源车企自身的生存和竞争状况。由于原材料、组件以及车机系统和智驾技术的共享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就面临着内耗式的激烈竞争。”陈明认为,“这个层面的竞争虽然会带来成本的降低与技术的快速升级,但也带来了消费市场的迷茫与汽车企业的发展困境。”

颜景辉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表示,汽车行业应采取新的营销方式,避免超出正常范围的内耗内卷现象,保持行业健康发展。“在行业整体的发展轨迹上,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与难题。然而,只要政府能够持续提供政策上的坚定支持,企业便能从中汲取信心与力量。面对(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波折与挫折,也可以视之为行业在膨胀中探索前进、在螺旋式轨迹中不断攀升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名品牌领域的专业学者,陈明建议,由于5G技术、智驾以及能源驱动方式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已经完全超越了出行工具的传统定义,而成为人们移动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新载体。独特的场景消费体验将成为各大车企品牌创造差异化的真正来源,只有充分研究消费者的场景化需求,并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主张的代表,新能源车的品牌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差异化,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忠诚。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