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一生只写一座城是幸福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14:00

主题:平民史诗与时代记忆——《璩家花园》作品研讨会

时间:9月27日

地点:十月文学院

一座老宅院,三代人,七十年间的沉浮起落,书写悲欣交集的平民史。正如《南京传》是以南京为窗口讲述中国历史,叶兆言的新作《璩家花园》仍然书写着关于南京的故事,同时写下了关乎人与时代关系的故事。

叶兆言自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40余年创作出的近千万字的作品,占据着当代文学史要津,《璩家花园》是其现有十四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在小说中,“璩家花园”目睹了主人公天井及一众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命运起伏,也见证了当代重大历史时刻的轮番登场。

9月27日下午,“平民史诗与时代记忆——叶兆言《璩家花园》作品研讨会”在十月文学院举办。二十余位知名评论家、作家,就叶兆言的文学创作与《璩家花园》的作品价值展开深度交流。

在交流中,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主席李洱认为,《璩家花园》是一部真正代表叶兆言的作品。“这是叶兆言创作以来的总结性的作品。从前的小说写前代人的生活,到这本,他开始直面这代人。璩家花园建在清中叶,整个故事是横跨一百年的中国历史。我认为,叶兆言是唯一一个给先锋小说提供历史纵深的作家。”

叶兆言在《璩家花园》中塑造了一个像“阿甘”一样傻小子璩天井,一生一事无成,却甘之如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刚认为,天井是当代文学中很独特的一个人物:“他有最不幸的过往,一出生就没有母亲,被送到遥远的地方寄养,又被许多人欺负。他迟钝、隐忍、老实、无怨无悔,这样一个人又是最幸福的人。一生只爱一个人是幸福的,一生只写一座城也是幸福的。这个人物身上,有作者的自我投射。”

由天井的故事说开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提出,《璩家花园》并无精英式的历史虚无感,它是一部世情小说,用民间立场书写切切实实的生活。“小说中的人物遭际不可谓不惨烈,情感不可谓不深,但是作者拒绝将它戏剧化,而是将一切生活化,历史的足迹一步步踩在生活的路上、时代的进程中。他们曾经的梦想、追求、热情都归于平淡,但是这个过程才是生活本身,每个人都是扎扎实实地活着。”

叶兆言曾说,《璩家花园》是他想留给女儿的书,许多青年批评家也将其看作“通向父辈”的一部作品。《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认为,叶兆言的文史写作不是文献式的,而是可以街谈巷议的历史,是一种集体记忆,“这是可以让我们与历史建立联系的一本书”。

叶兆言在此前的访谈中说:“《璩家花园》里真的东西太多了,很细节,我不怕别人说我假,我怕别人说我真。”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贺嘉钰认为:“正是基于这个‘真’,我们今天回看这段历史。叶老师把自己关于情感的、关于历史真实的心理状态放在这本书里。”

最后,叶兆言谈到《璩家花园》之于自己的意义,他说:“书中的费教授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人,我一直觉得费教授写日记就像我写小说一样,为什么我说留给女儿,可能也有那样的想法,说不定我这些东西最后就像垃圾一样被扔掉。但是教授写这个日记的时候有快乐感,就像我写这个小说有快乐感一样。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快乐真是蛮多的,当然写作中间也有悲伤的地方。但总的来讲,这跟我以往的书相比,它让我特别平静。”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