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青春养老人”:最难的不是护理
成都商报 2024-10-14 13:07

今年夏天,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被众多养老机构“抢聘”的新闻登上热搜。“抢聘”背后,专业养老人才的长期缺乏更引人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夕阳红”事业注入“朝阳”力量。他们拥有一个可爱且响亮的称号——“青春养老人”。

然而,专业养老人才的供给还处于不足状态。社会对于养老服务(护理)行业也呈现“刻板印象”——从业者绝大多数为女性,且学历技能低、年龄偏大,人才结构失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的“青春养老人”为何难寻?当前养老服务从业者呈现的“刻板印象”如何改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缺口

400个岗位,只有60多名应届本科生

2020年,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最近,两所学校迎来近百名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据报道,今年5月份,有3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养老机构、企业,为山东女子学院的60多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生提供了400多个岗位,涵盖养老管家、社工专员等类别,岗位数量远远多于毕业生数量。

“抢聘”的背后,全国高校养老专业的开设还在加速中。据悉,目前全国已有33所高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另外有十几所高校开设了家政学专业,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

尽管国内第一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来了,但“青春养老人”紧缺的问题依旧存在。

来自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5.4%。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到2035年,这一比例可能升至25%。养老服务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在全国范围内,该行业目前雇用了大约50万名护工,远远低于预计的600万需求。

数据显示,成都全市养老护理员高中及以下占比86.1%,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1.4%,仅有40人;而在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1690人中,女性占比80.7%,其中46-55岁的占比48%。也就是说,还存在养老护理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成都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养老护理员与重度失能老年人配比不低于1:3,养老护理员与中度失能老年人配比不低于1:6,养老护理员与轻度失能及能力完好老年人配比不低于1:10。按照这个要求,应配备护理员4177人,但现有养老护理员仅为2960人。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杨一帆教授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观念中,养老服务工作往往被误解为仅仅是照料老人的简单劳动,甚至被视为低技能的“服侍类”工作。然而,这种认识忽略了养老服务工作内在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艰辛

“端屎擦尿”,踏入养老护理行业的第一关

“青春养老人”为何难寻?从事养老行业的年轻人有着切身体会。居住在成都的虾虾(化名)毕业于一所双一流本科院校,她从基层做起,参加了政府部门开设的免费职业培训班,最终成为了一名养老护理员。

“端屎擦尿”,是她踏入养老护理行业的第一关。培训过程中,她接触到这一行的必要流程,如给老年人换纸尿裤、洗脚、清洁隐私部位等,“这些是非常基础的操作,如果这些都不能接受,根本就无法进入这一行。”对于虾虾而言,最难的还不是护理实操,而在于是否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虾虾表示,护理员普遍要面对的一个现象是,90%的老年人家里灯光昏暗、有异味。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有肠癌的爷爷,“老人几乎随时都要排便,没一会就要给他擦拭。”

除了老年人生理方面的护理,虾虾也提到,老年人在心理层面还有深层次的需求,比如需要每天陪伴他们闲聊、散步等。收入方面,以平均每天接单量8-9单,抽成40-45元计算,虾虾每个月税前有七八千的收入,这依赖于护理员“多干多得”的接单量。

目前国内各大养老院、福利院护理员收入相差较大,阿坝州马尔康市敬老院的“90后”院长格西王姆告诉记者,他们的护理员大多是来自附近农村50多岁的妇女,由于地处高原,加上公办敬老院工资不高,很难吸引和留住年轻人。多位养老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线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普遍存在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等问题,导致年轻人认为付出与收获不对等,进而造成养老行业人才流动率高。

大羊(化名)是一位本科生,因为看好养老市场,她选择从山东来到成都工作,从陪诊员一路做到护理员,如今转型成一名护理培训销售人员。她的工作并不顺利,因为缺乏渠道推广和宣传,很多人并不知道政府部门有相关的护理员培训。

格西王姆介绍,马尔康市敬老院也曾接到过多位大专生、“00后”的简历,但投递岗位大多为办公室管理岗。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同样存在该问题,工作人员解释,目前,养老行业招收岗位最多的仍是提供一线贴身服务的护理员,而不是管理岗位。

建议

除了提高待遇,还要让护理员群体更多地被“看见”

除了是马尔康市敬老院的院长,格西王姆也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多次在议案中建议,希望政府关注养老行业存在的人手不足和护工“老龄化”的问题。

格西王姆建议提高农村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套餐,这样可以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业。此外,她还提议是否可以设立专门的养老护工、护理员的节日,让护理员群体更多地被看见,得到重视。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则建议,除了纵向的晋升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业还可以不断地“横向”打造创新服务模式,拓宽职业天花板,如更多地推广助浴师、老年能力评估师、康复治疗师等职业,既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还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杨一帆认为,目前大量新兴就业群体兴起,如外卖员、快递小哥等,这些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弹性,符合很多年轻人的就业需求。本质上,平台经济兴起仍是市场行为的调节,同样,养老行业里有高档机构,可以由机构制定人员标准,政府则可以利用时间窗口期,积极宣传。

目前,为了改变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成都有一系列针对养老护理员的激励政策。比如以赛促训,联合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比赛,分别为一、二、三等获奖者发放现金奖励;以及通过技能比赛的形式,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帮助养老护理员明确优秀的标准、树立榜样等。

文/昌娟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