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命“最后一公里”更有尊严?安宁疗护的答案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3 21:04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安宁缓和医疗是指在不进行过度医疗的情况下,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的综合治疗和照护,帮助他们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编织社区安宁疗护网
双向转诊上下联动

上海市普陀区作为全国首批5个安宁疗护试点地区之一,自2017年起,逐步建立起了“1+12”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就是以该区内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护理为主体,以二级医院技术支持为辅,为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做好服务。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内,王女士迎来了她94岁的生日,医护人员和家人共同为她庆生。而两年前王女士因患有脑梗死,且身体情况极度虚弱,2024年3月中旬入住安宁疗护病房。

王女士的儿子:治疗方面,有一整套的专业方案,我觉得比较好。你要在家里,我就算请得起护工,也没有这个医疗设备和技术,我也没办法,还是要送医院的,所以我觉得像这种安宁护理是很好的。

面对终末期患者疾病种类多、疾病严重等复杂情况,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团队,由医生、护士、社工、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在规范要求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该社区现有床位20张,最近一年收治的病人达268人,较往年同期150人有了显著增长,平均住院天数为20天左右,且都是按照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标准,为患者提供普惠制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华志佳:患者每天统计花费在400元左右,基本上能够纳入医保里面,患者和家属只需要额外支付护工费用和餐饮费用就可以了。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以舒适照护为主的服务不同,一旦安宁疗护患者出现难治性疼痛、顽固性呕吐或大出血等复杂症状时,就可以依托普陀区的“1+12”的服务体系,将社卫中心的患者转诊到普陀区安宁疗护中心控制症状,待症状缓解后,还可以回到社卫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副院长吴颖:年均转诊(上转+下转)在500~600人次,每个月都有50~60人次的患者需求。

安宁疗护是专业的临终关怀
并非放弃治疗

安宁疗护服务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为疾病终末期的患者提供身心照料和人文关怀。当生命走到最后,该怎样说再见?安宁疗护就是消极治疗吗?

在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里,97岁的吴女士正在接受芳香疗护。芳香疗护可以改善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今年2月,吴女士因颈椎扭伤导致瘫痪卧床,因为年事已高,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卧床5个多月了,全身疼痛症状明显。

吴女士能够和女儿进行交流,意识清晰。吴女士的女儿说,自己的父亲几年前离世时,一直“困”在重症监护室里,没有家人的陪伴和照顾,直到现在想起来,仍然很后悔。母亲瘫痪后,她了解到安宁缓和疗护不是消极治疗,更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对无法治愈的疾病终末期患者,采用相对舒缓的方式减少患者的痛苦。她和母亲商量后,决定住进安宁疗护病房,既有必要的医疗救治,又能够安心陪伴在母亲身边,一家人平静而安详地面对生命中“最后的分别”。

维护生命尊严
保证生命质量

安宁疗护关注的是全生命周期“最后一公里”的生命质量和尊严,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这更是迫切的现实需求。

北京海淀医院八层的“安宁病房”,几年前,只还是“肿瘤血液科”。2017年初春,6张床成了这家医院安宁疗护实践的起点,2023年秋末,海淀医院成立安宁疗护中心,对外开放床位50张。安宁疗护强调以“全队”实现对“全人、全家、全程”的“四全”照护。入院前晤谈、入院评估、症状控制,以及社会、心理和精神支持、家庭会议、居家支持、临终照护、遗属哀伤关怀……串联起安宁疗护工作流程。

近年来,北京市多家三级医院将安宁疗护作为老年健康服务供给的重要一环,依托老年医学科、肿瘤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实践,为老人解决痛苦,维护生命尊严,保证生命质量,拓展出温暖有力的支撑空间。

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主任秦苑:每一个生命的终结,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安宁疗护就是把全社会的哀伤降到最低,用一个我们说最顺畅的最没有痛苦的方式,去完成一个生命的告别,我觉得这个是这件事情的意义。

文/记者 孙金燕 张喆 韩文旸 孔冰冰 王殿甲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