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以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6 08:22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快就快在我们处理好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快就快在我们处理好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快就快在我们处理好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过去十年,我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下降,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蓝天不仅数量上去了,品质也更高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誉为“北京奇迹”,“红墙黄瓦映蓝天”已成为市民游客相册里的“标配”。

大气污染,心肺之患,是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续上升,“雾霾”甚至一度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和民生痛点。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上下同欲的“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

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有的用了三十几年,有的用了二十多年,中国的“蓝天保卫战”能否效率更高、成效更好?当时有不少人抱着怀疑态度。有人认为,即便大量引入西方现有大气治理技术,也未必能真正解决我国雾霾污染问题。也有人担心,治理污染会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还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形成净化空气的驱动力似乎需要很长时间”。

任凭乱风过耳,我自坚定前行。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的纲领性文件,揭开了“蓝天保卫战”的序幕。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随后,在2018年7月和2023年12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走向深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行动指南。基于对制约空气质量改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的科学判断,我们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和框架,最大限度化解治理阻力,降低治理风险,确保“蓝天保卫战”顺利推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电力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到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清洁运输行动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减排工程;从深入开展重点污染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污染攻坚,到创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中国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环境污染指数下降、经济发展指标上升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快就快在我们处理好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快就快在我们处理好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快就快在我们处理好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当前和今后十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到2035年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的目标,意味着全国339个城市全年平均浓度要达到现在北京6月到9月的水平,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重道远。

但有理由相信,有了过去这些年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的实践经验,有了公众对“蓝天保卫战”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最终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让老百姓的“蓝天幸福感”更可持续。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