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北京小学生多了许多好玩的“宝藏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4 12:10

课堂上竟能公然握着手柄“打游戏”?没错!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的“无人机”课上,小学生不仅能堂而皇之打“电子游戏”,还有机会试飞真正的无人机。

击剑、木工、魔术、扎染、掐丝珐琅、月壤计划……新学期开学后,一些家长和孩子惊喜地发现,学校课程不断迭代升级,增加了诸多好玩的“宝藏课”。有学校推出的“三点半课堂”因创意十足,抢手到名额“秒光”。

“第一课”惊喜不断,让上课变好玩

赵先生的孩子今年刚刚入学府学胡同小学一年级。因为孩子才满6岁,又是男孩,成熟相对晚一些,家里人担心,一下进入正规教学了,孩子是不是能马上适应。

没想到放学后,孩子回家说,“上课太好玩了!”“数学课我们玩了桃花朵朵开。”怎么像幼儿园一样,上课时还能做游戏?直到开学一周后的家长会上,老师解答了家长心中的疑问。原来,这是帮孩子们找数感,老师说到数字几,就由几个小朋友抱团,被剩下来没能“成团”的同学会被淘汰。此刻,数字对于孩子来说,不只是书本上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生活里真正的数学。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句句带“花”字的经典诗句,从选手们的口中流淌而出。有时,四五个选手同时从座位上蹿起,争先恐后“甩”出各自熟悉的诗句。这不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而是一节普通的小学语文课。

2024年秋季开学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与众不同。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进行了一场“飞花令”主题诗词大会。

原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因此,老师特意利用语文课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起了飞花令。崔女士告诉记者,在课堂上意犹未尽的孩子,回家后又翻出唐诗宋词的书本,整个晚上边查找、边抄写,立志要在下一轮比赛中夺冠。“没想到电视上看到过的诗词大会还能搬进课堂,既激发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锻炼了临场反应能力。”

而在和平里第一小学,平时深藏于药铺里的中药,也被搬进了课堂。拿到新学期课表后,五年级的王语茜颇有些惊讶地发现,学校这学期特别开设了一门“中草药课”,同学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到不同的教室学习与中草药相关的知识。有的课程教大家如何种植草药,有的教大家怎么用中草药制作药膏,还有的教同学们如何利用天然中草药对织物进行扎染。从小爱好绘画的王语茜,兴致勃勃选择了中草药绘画课程。“老师带着我们用针管笔和彩铅,绘制二十四节气适用的草药。”

“三点半”课程创意多 家长定闹钟抢课

“学校这学期新开设了‘月壤计划’课,可以让孩子对月球土壤进行模拟改良实验。但是没抢上,太火了!”“掐丝珐琅课,也没抢着!”为了帮儿子抢上和平里第四小学开设的“三点半课堂”热门课程,王女士选课前,特意上了闹钟,并早早蹲守在电脑前准备,虽然与“月壤计划”课和掐丝珐琅课失之交臂,但她还是成功抢到了孩子心仪的“智能硬件编程课”。

“这学期新开设的很多课都太有意思了,都想选!”纠结再三,育翔小学二年级的施晓树在妈妈的帮助下,选择了科普魔术、体能等“三点半”课程。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本身性格有点内向,学习魔术,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练胆”,鼓励孩子勇敢站上舞台,大方展示自己。

低龄学生放学后“无人接管”等问题曾困扰不少家长,甚至被人们称为“三点半”难题。为此,教育部此前印发通知,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学期,不少学校推出的“三点半课堂”创意十足,课程迭代更新,一些热门课更是名额“秒光”。

“房间发现火情,立刻前往救援!”下午3点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的电脑机房中,手握手柄的孩子们正紧盯着电脑屏幕。随着火势等级逐渐上升,孩子们熟练地利用手中的遥控器解锁无人机,查看地图后立刻飞往着火点。瞄准着火点、投出灭火弹,看着屏幕中的火势渐渐减弱,屏息凝神的孩子们这才松了口气。

这可不是普通的电子游戏,而是花园小学本学期开设的“无人机课”。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课程不同于以往纯技术操作的无人机训练,设置了多种有任务驱动的实际情景,让孩子用“通关”的方式来完成救援、救火、侦查等一个个小任务,寓教于乐。课程一推出,立刻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没抢上课的家长们甚至专门跑到学校询问,“还能再加一个班吗?”

花园小学潘庄校区,下午3点半,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兴冲冲往小礼堂跑去。“今天我们上击剑课!”孩子们自豪地穿戴起全套护具,跟随专业的击剑老师开始训练。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重剑个人赛中,中国香港女子击剑运动员江旻憓拿下了中国香港队在此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再次掀起一波学习击剑的热潮。如今,曾经非常小众的击剑课也进入了小学校园。“学校开设的击剑课是免费的,护具等装备也由学校提供,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一下击剑的乐趣。”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教学副校长王显勇表示。

王显勇介绍说,在本学期开始前,学校提前向老师发起了“三点半”课堂征集令,每个有意愿的老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自主申报课程。比如,学校有一名老师爱好木工,因此本学期特别开设了“木工课”,教孩子们如何亲手制作简单的小型家具。有数学老师对中国传统数学感兴趣,所以这学期开设了“九章算术”课,带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瑰宝。所有的课程都并非一成不变,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下学期将予以保留,而一些热度不高的课程将被替换。

写剧本、量操场……课后作业花样翻新

数学课学测量,孩子的作业是“量操场”;英语课学对话,孩子拖着爸爸演起了英文情景剧;语文课讲《史记》,孩子回家分角色写起了话剧剧本……除了课程内容花样翻新,课后作业也让人耳目一新。

放学后,和平里第一小学的王语茜手里捏着四个纸正方体,摆弄来摆弄去。“怎么还不写作业?”面对家长的催促,她理直气壮地回答:“这就是我的数学作业!”原来,当天的数学作业就是要用四个小正方体,制作活动日历。为了合理分配正方体的每一面来体现日历所需的全部要素,她一次次尝试,最终安排了一个正方体表示星期,一个正方体表示月份,两个正方体表示日期,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专属活动日历。虽然足足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但孩子一直非常专注,“这样的数学作业,我喜欢!”

花园小区的操场上,几名手拿直尺的孩子比比划划,正在测量操场。原来,这是老师为孩子们留的数学作业。“数学课上学习了测量,老师让我们利用刚刚学习过的知识思考一下,如何通过分区合理利用有限的操场,让每个年级的孩子都能获得充足的活动空间。”课后,孩子们三五成群跑到操场上,一番讨论后,想办法测量操场面积,测量同学的臂展,统计全校学生的人数,算出人均所需活动面积,最终画出布点分配方案图交给老师。“孩子的想法非常有意思。这学期,我们计划采纳孩子的方案,对操场的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利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有用的,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王显勇表示。

“活动即课程” 多学科融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教育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发布后,很多学校都结合各自的优势不断开发特色课程。

以花园小学为例,王显勇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以科技为中心,以艺术和体育为支撑,以语数英等各个学科作为基础,通过“活动即课程”的理念来构建学校课程。比如,中秋节前,学校开设了“节日课”。有的班级直接在课堂上做起了月饼,有的班级用矿泉水瓶和彩纸制作灯笼,有的班级则由孩子们自制灯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劳动课上,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喜欢缝纫的可以自己设计并缝制衣服,喜欢木工的可以自己组装柜子,有的孩子用筷子搭建桥梁,有的孩子自制水果沙拉,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劳动带来的欢乐。

学校还不断探索学科融合。例如,“小小植物学家”课就是将传统的科学课与数学课相融合。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种植凤仙花,而在数学课上,则通过每天记录凤仙花的生长数据,来学习统计知识。“这学期,我们计划开设节水课,将科学、语文等多学科融入到这门新课程中。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实地考察节水设施和京城水系,走进高校实验室参观节水实验室,让孩子们分组设计节水方案,并在校园内设置一处微型水循环生态系统,让同学们参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王显勇称,学校还将通过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侧重对孩子品德和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标。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