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月饼卖不动了?要看卖给谁 价廉物美的月饼销量屡创新高 创新产品特别受欢迎
解放日报 2024-09-13 07:41

临近中秋佳节,围绕月饼的话题总会热起来。最近,一条“今年月饼市场格外冷清,有代工厂做3休1”的消息传播甚广,更有人以此作为“经济下行”“消费者不买月饼了”的依据。这是真的吗?

大众产品格外红火

“‘月饼市场不好’的消息可以算真假参半吧。”上海多家月饼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真”的部分是那些标价虚高的月饼礼盒不受市场待见,如果企业以生产这类产品为主,真的会难以为继。

但“假”的是消息把部分企业的情况解读为“整个市场不行”,属于以偏概全,甚至有故意误导之意。因为“高价月饼卖不动、商务礼盒卖不动”不能代表“月饼卖不动”“消费者不吃月饼”以及“经济不好”。

上海市场的月饼实际销售情况更是验证了以上说法。

“至少比去年增长40%,数也数不过来!”在王家沙南京西路总店,一楼的月饼外卖窗口已经排起了队,烘月饼的师傅说,“月饼卖不掉”在这里不存在。

今年,王家沙将原先在三楼生产车间烘月饼的环节挪到了一楼外卖窗口旁,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现制现售的月饼。从每天清晨6时起,烘饼房里的8台大型烤箱同时启动,每批次可同时烤近2000只月饼,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后。师傅估算了一下,5元一只的“明星”产品榨菜鲜肉月饼日销量已经突破3万只,所有口味的月饼总销量达到5万只/天,预计中秋节前可以超过10万只/天。

同样的热销场景也出现在光明邨、新雅、泰康、三阳南货店、真老大房、邵万生、功德林等老字号门店,这类老字号的热销产品往往主打价廉物美。

三阳南货店的营业员说:“月饼能不能卖得好,主要看卖给谁。我们的月饼大多是消费者买回去自己吃或与亲朋分享,一共8种口味,每种都能单买,很多消费者各买一个。”在各种口味中,今年新推出的无糖苔菜等4款“无糖”馅料月饼,特别受欢迎。

杏花楼是上海广式月饼的领头羊,今年的生意也格外红火,最近一周的月饼日产量已经达到120万只,生产车间的排班从清晨6时一直到次日凌晨。

在福州路总店,采购月饼的消费者摩肩接踵,最受欢迎的包括论只卖的散装月饼、经典的嫦娥铁盒系列等。营业员说,今年月饼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门店每周还有不同的促销活动,本周的活动包括“买任意2个散装月饼送1个豆沙月饼、买任意4个送奶椰及五仁各1个”等,人气非常高。

实惠并不代表守旧

值得一提的是,实惠并不意味低价或守旧,不论是新口味还是经典口味,只要真材实料,即便价格稍微高一些,同样有人买单。

主打糟香鲜肉月饼的邵万生在今年新推了干烧芝士鸡腿、芋艿毛豆鲜肉等口味,都很受欢迎。营业员说,推新品能满足市场追求创新的需求,“有的企业会借‘创新’涨价,但我们觉得,还是要因材定价。我们新品的售价都在10元以内,尝鲜的消费者非常多”。

王宝和蟹粉、明虾系列苏式月饼的价格一直比其他馅料的要高上一截,价格最高的全蟹粉月饼每只定价28元,蟹粉明虾月饼每只18元。生产车间的师傅说:“今年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六七点就上班,销售量得用‘屡创新高’来形容。”

在王宝和酒家的外卖窗口前,消费者回答了为什么销量能“屡创新高”。很多消费者都是回头客,或是冲着口碑慕名而来,“剥开一只月饼,真的全是蟹粉,物有所值”“有很大的明虾,口感很好”“价格虽然高一点,但可以只买一只,再买几个鲜肉、梅干菜、芝麻等便宜一点的口味,花样多,总价不算高”……

对合理的定价,消费者不反感;但对不合理的“天价月饼”“过度包装月饼”,市场不欢迎。而且,这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监管部门很早就对这类产品说“不”。比如,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提出要坚持月饼大众食品属性,体现中秋节传统文化,并提出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

部分月饼生产企业觉得今年“日子难过”,原因之一是在它们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定制款”,通过捆绑其他产品等,成为商务礼品,属于“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这部分市场的萎缩,以及对应企业的“日子难过”,不能代表整个市场趋势。

另一方面,上海月饼市场的热销产品也证明,大众化、接地气、真材实料的产品不仅卖得掉,而且能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市场扩张。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