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化“三所联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扩大解纷“朋友圈” 绘就平安“同心圆”
人民公安报 2024-09-01 12:31

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1.5万余起,回访满意率超99.9%;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咨询服务7万余次;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严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上海城市平安底色更亮、和谐成色更足。

为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上海建设,上海公安机关探索打造由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的“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今年以来,检法机关、行业部门、群团组织也加入“三所联动”调解体系,解纷的“朋友圈”越扩越大,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平安建设合力,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

检法机关提前介入,打造“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站

“感谢民警同志,多亏有你们调解,不然我们还要打官司才能拿到医药费。”近日,吴先生的家属专程赶到杨浦分局四平路派出所向民警致谢。

前段时间,吴先生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而公司却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导致他无法使用医保报销医疗费,家属与公司多次协商未果后向警方求助。民警了解到,双方就医疗费用补偿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于是协调社区法官、司法所调解员和律师共同参与调解。通过耐心释法说理,双方就医疗费用补偿达成一致。

今年以来,检察院、法院主动融入“三所联动”机制,司法部门提前介入,进一步增强了纠纷调解的权威性,为当事人普及法律知识,更好发挥法治的预期功能。

在上海,法院巡回审判庭、诉源治理中心与“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已实现深度对接,调解协议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更加增强了调解的法律效力。今年以来,全市共有涉及物权纠纷、遗产继承等方面的1.3万余份调解协议获司法确认。检察机关也将有刑事和解基础的轻微刑事案件纳入“三所联动”机制,经“三所联动”调解成功后,由检察院认定并作出不起诉决定,有效减少积怨形成,修复社会关系。

行业部门联动发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近年来,婚恋中介服务渐受热捧,但由于部分婚介机构存在信息审核不严、“红娘”资质不规范、退款难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纠纷,甚至转化为治安问题。

为最大限度预防减少此类矛盾纠纷,上海公安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合作机制,会同民政、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联合检查、服务质量评估、提请有关部门修订完善行业规范等方式,推动婚介类矛盾纠纷实现源头治理。

在做强“三所联动”主体架构的基础上,上海公安机关不断拓展调解“朋友圈”,凝聚定分止争强大合力。对于调解过程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特别是带有普遍性、行业性的风险苗头,警方及时通报相关责任部门,推动个案智慧成为类案经验。

群团组织广泛参与,跟进关爱帮扶防止矛盾复发

上海公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对涉及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矛盾纠纷,积极协调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发挥能够提供生活、公益、慈善、心理咨询等服务的社会组织作用,跟进关爱帮扶,防止矛盾复发,今年以来累计上门关爱独居老人等群体7000余人次。

通过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与青少年帮扶教育相结合,虹口警方主动发挥公安机关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职能作用,依托社区少年服务队,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先后与存在突出家庭矛盾、厌学逃学、沉迷网络等各种问题的40余名青少年“一对一”结对帮扶,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高度认可。

上海公安机关还充分发挥43万余名平安志愿者、保安员、楼组长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及时发现家庭、情感等隐性矛盾。依托遍布全市的5800余个社区警务室,警方组织司法部门退休人员、老年协会负责人等有经验、有威望的调解能手,在警务室就地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贴近群众的优势,用群众的语言解开群众的心结。

文/记者 吴艺 通讯员 鲍征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