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挽歌》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制作桥,吴嘉辉沉浸式展现《牡丹亭》中的古老“至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13:09

曾经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的吴嘉辉近日已前往意大利,参加第8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不过,他此次的身份并不是电影演员,而是作为沉浸式项目《蛇形挽歌》的总导演,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制作桥单元。《蛇形挽歌》改编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吴嘉辉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蛇形挽歌》以VR技术为全新介质,构建带有古典意蕴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并融合了现代舞表演、装置艺术和VR影像,营造出中西交融又亦真亦幻的氛围,在东西方艺术体验之间搭建桥梁。

6e58cec2d826eefcf0e1c2caf680d34.jpg

《蛇形挽歌》提炼出《牡丹亭》中“至情”这一核心理论,将VR体验自然地融入沉浸式叙事,引领观众感受杜丽娘超越生死的至真之情,进而回归到生活中最真实纯粹的至情。吴嘉辉向记者表示,沉浸式项目《蛇形挽歌》的缘起是环境戏剧的理念,项目雏形是去年在意大利首演并受邀威尼斯戏剧节户外表演单元的环境戏剧《牡丹惢》。之所以此次以VR媒介衍生新的版本,目的是让观众在感觉和知觉层面拥有更好的互动体验,而360度空间与VR技术的结合正好让《蛇形挽歌》拓展出新的可能。吴嘉辉说:“它既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有游戏感和互动感,像一场演出,也像一个真人游戏,像是一出戏剧,也像一部电影。”

551ba1e852f3ac6392324e4fb57bcfa.jpg

通过互动叙事让国内外观众体验文化经典,在兼具真实感和陌生感的空间里探索意识世界,这种沉浸感和体验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效果,这一趟全面的影像化之旅也是非常奇妙的。吴嘉辉进一步介绍道,《蛇形挽歌》的观影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他们为此创造出一个真实世界,带领观众经历多层感知,在先建构再解构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性和代入感,与汤显祖在精神上产生具有禅意的对话与交流。经过与《牡丹亭》有关的长达两年的的电影剧本创作、环境戏剧创作,吴嘉辉认为至情是一种永恒存在、超越限制的情,显现在物质世界里则是生活中的某一刻,它可能是与爱人之间的共鸣,可能是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能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他希望观众在观演之后,能对应并联想到当下生活中的至真之情,破除掉刻板印象和固有的条条框框,找到最纯粹本真的自我。通过《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以及僧人身份,在流动的每一帧和每一个场景中讲述爱欲、执念和至情,正是一种非常契合的方式。

d490570f4a00a966eba060498855201.jpg

“首先,观众会跟随杜丽娘的声音步入一座庙宇,这也是我们精心打造的一个艺术装置,这座30平方米的庙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唐代建筑,但我们不是简单地对庙宇进行复刻,而是采用创新的方式创造出观众可触摸、可感受的‘唐构件’,使得历史与现代、虚拟与现实在观众的指尖交融,也让观众在庄严氛围中放下纷繁心念。随着杜丽娘所讲述的故事,观众戴上VR眼镜进入一个人的记忆,但他们并不知道是这个人是谁。此时,他们可以根据自画像和磁带这两个线索,选择不同版本的互动型VR动画,在20分钟的时间里进入全新的世界。在其中一个故事情境里,他们将跟随一位僧人,在焚香品茶的过程中体验僧人从尘世到出家的心路历程,探索他内心深处的执念和挣扎。当观众摘下VR眼镜回到现实时却会发现,原本的庙宇已经拆解了,空间变得空旷而虚无,此时,两位现代舞演员将带来40分钟的有呼吸感的舞蹈,音乐和肢体舞蹈的配合将联结观众的感受和情感,让人们在真实和虚幻之间体验东方文化。”吴嘉辉相信,在完成视听触觉相融合的难忘旅程之后,观众将会对生命的存在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e02d50858b8425d60a49501d2d8da28.jpg

吴嘉辉透露,沉浸式项目《蛇形挽歌》会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地域环境调整庙宇细节,“目前还在制作周期中,预计12月初结束,明年1月在杭州试演,希望参加明年的戛纳电影节沉浸式竞赛单元和阿维尼翁戏剧节。”而此次吴嘉辉前往威尼斯制作桥单元,则是探索VR沉浸式作品如何更好地从电影节“走出去”,让不同国界的观众进入东方文化的内核,在高品质的VR沉浸空间里自由探索真实和虚幻。据悉, “威尼斯制作桥”(Venice Production Bridge)为期三天,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专属市场单元,该单元将支持欧洲和国际制片人为其项目(剧情片、纪录片和沉浸式项目)获得融资,全球各地的制片人及公司代表将于入选项目方进行以一对一会谈。

2021年,电影《云霄之上》男演员团体一同获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项,吴嘉辉便是其中之一。谈及如今为何从演员跨界到导演,吴嘉辉表示,自己始终希望能够拓展更大的空间,“我喜欢演戏,喜欢电影,也喜欢戏剧,喜欢探索,VR技术正在打破各类不同艺术的边界,最终实现‘沉浸式美学’,跨学科的沉浸式艺术也代表着未来的方向。我希望《蛇形挽歌》能够超越二维电影屏幕的叙事,与观众进行跨越国界的真实的对话,也希望这个项目通过不同的电影节、戏剧节实现跨国展映和传播,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