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夜校为啥满满“松弛感”
中国青年报 2024-08-27 14:37

白天职场驰骋,夜晚知识充电。这个暑期,安徽省天长市的公益青年夜校美妆、飞盘、剪纸课堂格外火爆,吸引上班族纷纷前来学习。当地的青年达人、业务能手、青年典型榜样成为授课老师。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班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返乡学子和留校学生或是前来听课,或是担任志愿者,忙碌的他们给夜校课堂增添了青春气息。

今年4月,共青团天长市委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成立“天长青年夜校”,青年夜校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校区同步揭牌,选聘10名高校教师担任天长青年夜校“公益合伙人”,吸引中外青年学生参与,夜校课程帮助青年在传统文化和技能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

这也是安徽首个联动长三角资源参与的青年夜校品牌。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三面被江苏环抱,从天长市区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车程仅需20分钟。

“对学生而言,夜校是‘新鲜事’,也是‘文化热’。本校区夜校基本每两周开课一次,互动类课程一般容纳20人左右,户外课程能吸引百余人。我们的初衷是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借助地方育人资源,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和成长成才需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辅导员潘一静是上述校区夜校负责人,同时在夜校教授劳动实践、党团知识等课程。

她介绍,大学生们抱着“了解未知的领域”“释放日常压力”“增加技能点,结识新朋友”等目的来夜校“充电”,同时也在这里“放电”。“学生们特有的松弛感,让夜校不同于学校。许多职场青年也来参加夜校活动,或是在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场里坐一坐、走一走,实现对忙碌生活的调节和补充。”

她观察到,大学生钟爱轻松愉快的氛围,舞蹈彩妆、书法绘画、防身术、茶艺、咖啡、厨艺等实用课程很受欢迎。

她记得,在第六期青春自护·徒手攻防课程中,两位特警“小哥哥”带学生们边玩边学。同学们结对操练,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练习防身技巧,纷纷表示“不想下课”,大家脸上挂满了笑容,“这是我们主办方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时刻”。

“现场互动的过程中,我也回忆起了曾经在部队服役,学习擒拿、格斗的时光。”这堂课也深深吸引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在校大学生瞿康松,他还参与了第四期摄影和第十期趣味飞盘课程,并报名成为青年夜校志愿者。

瞿康松在趣味飞盘课程中收获新奇运动体验。“教学老师先讲解如何拿飞盘,以及如何发力,他站在中间,我们围成一个圈,他依次为每个人指导、配合练习,其余人则左右互相传递飞盘。大家互相不认识,但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友谊。”

这个24岁的小伙子是天长本地人,在学校担任班长,军人的纪律性和组织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为同学们服务是他的初心。“参与志愿服务,一方面是为家乡事业贡献一点力量,二是为了在同学们面前树立榜样,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一起学习提升。”

青年夜校也影响和带动了更多青年实现自我价值。

热爱摄影的李丽是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2023届毕业生,学生时代,她尝试通过镜头记录日常生活和旅行中的闪光点。今年5月17日,她参加了天长青年夜校第五期咖啡制作主题课程,那个愉快的夜晚,她制作出人生中第一杯手工拉花拿铁,缓解了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原来,那段时间,她刚创办了摄影工作室“空白映像”,开店流程、商标的申请及一些摄影专业问题,让她头疼不已。在夜校课堂上,她和小伙伴们吐露心事,大家送上鼓励、支持,并帮她联系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业老师以及摄影社团学生,给予创业流程和专业技能上的帮助。

她也决定成为第十二期夜校课程的“公益合伙人”,带来“光影世界”主题教学培训。“当我担任夜校合伙人时,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推动我完善专业能力知识。当我是创业者时,青年夜校让我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的小目标是认真经营工作室,大目标是为家乡天长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她说。

谈及青年夜校为何能吸引众多参与者,夜校第五期课程“公益合伙人”、天长市90后创业青年李培认为,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年轻人对于艺术审美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这恰好和夜校的内容价值相符。夜校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知识、技能的渴望,也能帮助他们舒展心灵、沉淀自我。

在李培眼中,咖啡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态度,她始终希望,咖啡馆是每个人恢复能量的避风港。“制作咖啡时,是非常享受的,氛围感的搭建很重要。”她在课程设计中一直试图用咖啡实现放松的“具象化”,每一个动作有始有终,让学员们变得专注,无形中收获惬意、放松等情绪价值。

截至目前,天长青年夜校已在市内各场所和南信大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举办舞蹈、摄影、咖啡制作、徒手攻防、中医等12期精品课程,覆盖青年1000余人。

潘一静也在思考夜校如何发挥更多、更大功能。她说,未来,该校区夜校还要发挥“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的时空媒介,实现高校科创元素对地方科技企业的互通共享,带动天长市自动化、仪器仪表等创新企业的青年加入互动,让长三角智力要素涌流。

文/王海涵 王磊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