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经纪人喜提“转正” ,竞争激烈能否真正立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20:22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宣版权经纪人等19个新职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此番喜提“转正”,获得官方认可,业内人士自然欣喜。他们所掌握的版权知识和谈判技巧,将更好地为维护原创作者权益、提升原创环节在产业链中的权重发挥积极作用。而版权经纪行业逐渐壮大,也成为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映射。不过,面对互联网版权交易渐兴,版权经纪人也面临越来越大的自我提升压力,否则极易遭遇被釜底抽薪的尴尬。

版权经纪人讲述:

作品确权证书一个也别少 

版权交易可“一鱼多吃”

现年43岁的王鹤鸣是国内一家影视项目交易平台——剧本超市的创始人。他原本是位演员,曾塑造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薛蟠、《新三国演义》里的刘禅等形象。2015年,他的人生转换了一个赛道:转型做编剧经纪人。

王鹤鸣及其剧本堂

当时他发现了编剧行业内普遍存在着一个痛点:一方面,很多好编剧的原创剧本被磨灭了,无法输送给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另一方面,影视公司每天也在苦苦寻觅原创剧本,却总也找不到。根源就在于影视行业供需信息严重不对称。于是,他投资创业成立了剧本超市,帮助编剧把原创剧本推给影视公司。

“起初一窍不通,都不太明白原来卖剧本就是卖版权。首先要确权,要向版权局去申请版权登记证书;向版权协会申领版权认证证书;同时还有版权存证证书——就是区块链上的数字存证链;另外还要去公证处办理版权公证备案手续等。”王鹤鸣说道。

随后,他又发现剧本交易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手段。比如说大家以前都是直接将整个剧本版权卖断的。但是其实也可以一鱼多吃——将同一个剧本拆分为多种子版权,分别授权。“版权方可以把有声书、剧本杀、动画漫画、游戏、舞台剧等剧本版权先找人合作卖出去,破一下圈。别觉得剧本不拍影视剧就一文不值了,别的领域火了反过头来影视剧本才会更值钱。”王鹤鸣说道。

这是王鹤鸣与《解放》主创团队合影

比如,剧本超市先将《锦绣庄园》孵化出剧本之后,最先售出有声书改编权,再将剧本反向孵化为IP小说,利用小说出版解决剧本确权的痛点,同时解决剧本难以流通的难题,实现剧本版权增值。剧本《神兽麻将馆》则是将影视改编权出售,经过剧本超市与腾讯、梓阳文化以版权和联合制作的方式合作开发为了网剧。

作者从受委托创作迈向著作权转让 

经纪人从“贩子”迈向高素质正规军

“中国大部分编剧从事的是委托创作,他们都是乙方,著作权不在自己手里,就会受到各种制约。一些比较聪明的编剧,会把自己的剧本修改成小说,以文学图书形式出版,然后再把剧本卖给影视公司,但这样的创作周期会很偏长。”王鹤鸣分析了许多作者的难处。

对此剧本超市提出了一个观点:编剧要想维护原创权益,就要从委托创作向著作权转让迈进,鼓励更多人去写原创剧本。然后把剧本当成一个原始的版权,授权给影视公司去拍摄,这样编剧不但有创作的主动权,将来影视剧火了以后,还会享有编剧版权。

截至目前,王鹤鸣创办的剧本超市签约了680多位编剧,累计代理了近5000部剧本。出售成功的剧目已逾千部。每一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其著作权是授权还是转让,是独家还是非独家授权?王鹤鸣从一个又一个的实战案例中,不断丰厚自己的积累。

在这过程中,他还找到了其他行业的同伴:有经营音乐版权的、有经营有声书版权的,还有经营微短剧版权的。“大家会通过一些能够播放版权作品的平台获得收入和分账。”王鹤鸣还开发了版权资产管理系统、版权发行系统、版权分销系统等软件平台,为微短剧、剧本、小说、音乐、有声创作者提供版权确权和发行服务,他也由此学到了二次转让、二次流转等借鉴金融领域做法的版权交易方法。

版权经纪人被人社部官宣为新职业,王鹤鸣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我们版权经纪人以前被叫作‘贩子’,现在有了人社部的这个证明以后,相信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版权专业知识会有相应地提升。”他认为,版权经纪人贩卖的是文化,这也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当版权经纪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印证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文化行为的活跃。

王鹤鸣在剧本洽谈会上

出版机构提醒:

多种竞争挤压经纪人生存空间 

需及时练就慧眼适应新变化

喜提“转正”并不等于高枕无忧。资深出版人,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黎波告诉北青报记者,当下信息传递工具非常发达,通常一部新作品问世后,至少有五六个出版经纪人抢着帮作者代理版权。不仅以个人为单位的同行之间竞争激烈,个体出版经纪人还要和大宗购买版权的公司“抢饭碗”。“一些影视投资公司,大笔资金收购作者手里的内容IP,再组织团队去投资或转卖版权。行业正在经历‘质变’。”

同时,版权经纪人还要面对互联网交易的压力。“网络越发达,信息发散度越高,版权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就越高,作为中间商的版权经纪人的生存盈利空间就越艰难。”黎波说,购买者可以通过一些业内常用的APP,直接找到相关作品的原创者,将作为中间商的版权经纪人撂在一边,与作者直接洽谈签约版权合作协议。对购买者来说,这样的版权成本显然更低。

那么传统的图书出版经纪人要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呢?黎波表示,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出面组织经常性的培训,针对从事经纪业务的人和内容生产者及时培训,以适应代理和经纪业务的变化。“通过培训,让从事代理和经纪业务的人,提升营销推广能力,并提高发掘‘潜力股’的眼力,强化内容产业的创作、发掘、升值链条。”

培训者建议:

理论与实践需紧密结合 

以职业精神对接专业市场

黎波所建议的培训,眼下已经存在。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版权专业委员会主席王军,也身兼版权经纪人培训导师。他曾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开设版权经纪人研修班。

“参加版权经纪人培训的学员,从最早的版权管理机构的公务员、国有出版机构里负责图书版权业务的员工,逐渐变为民营书企、影视公司的版权从业人员。”他说,无论哪种身份,学员们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部分掌握一些版权理论知识,具备法律认知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或者是行业资源;还有一些,对行业有一定认知,但是比较缺乏版权理论知识和实务应用能力。

由于曾代理过琼瑶诉于正《梅花烙》著作权维权案、科幻小说《三体》仲裁纠纷及IP并购项目、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电影改编权合同纠纷案等,王军通常能结合理论与实践展开培训。

王军作为版权经纪人培训导师,开展的一些讲座培训课

“行业从业者,一定要对版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它其实是高度市场化的。”王军说,版权能不能产生价值,关键看版权的标的物,也就是作品本身的商业价值、市场空间以及开发的维度是什么样的。另外不同类型的作品所对应的版权经纪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画作、小说、音乐、舞台剧、影视动漫游戏等,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市场应用特点,在对其投资、制作、发行等版权方面,需要更加细分化的针对于不同作品类型的版权经纪。他建议版权经纪人要厚积薄发,努力积累行业,能够打通版权作品和市场之间的连接关系,找到足够有实力的投资者、买家、被授权方,以及市场开设和场开发的应用方。

面对行业新变化,王军说,版权经纪人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神,去对接充足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整个产业迈向更美好的未来。“版权经纪人过往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现在统一纳入了职业规划,大家就会有一种崭新的,对待职业的专业态度及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