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有温度 普法有特色 柳州人民法庭“321”工作法打造特色纠纷化解品牌
法治日报 2024-08-10 22:15

“2022年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受理案件数同比下降18.63%,2023年又同比下降3.77%,2024年1月至6月再次同比下降10.29%。受理案件数量三连降的背后,得益于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321’工作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华胜日前向记者介绍。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延伸至基层一线的触角,接触着群众生活中的丝丝烟火气息。近年来,柳州法院人民法庭通过落实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321”工作法,构建便民解纷和诉讼服务网络,打造特色调解和普法宣传品牌,从源头处定分止争,以能动履职促推乡村治理,守护乡村和谐安宁。

落实平安建设“一盘棋”

“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要充分发挥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纠纷解决非诉渠道,不断激发平安建设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治理效能。”柳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建国说。

对此,柳州中院在全市人民法庭落实市委政法委建立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321”工作法,即矛盾纠纷在诉前由当地村(社区)至少3次调解,乡镇(街道)至少2次调解,县(城区)至少1次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321”工作法解决纠纷,对调解成功案件及时予以司法确认,并定期将“321”工作法运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反馈给当地党委,当好诉源治理决策的“数据库”。

2022年以来,柳州市人民法庭通过“321”工作法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7343件,占总收案数的84.12%,调解成功进行司法确认案件1336件。

“我们推动人民法庭在当地党委领导下,联合政府部门、村(社区)、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设立诉源治理工作平台,加大指导调解、释法明理的力度,帮助提升基层矛盾排查化解能力,逐步实现人民法庭案件数量的慢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以达到优化社会治理的效果。”柳州中院民一庭庭长孙翔介绍说。

构建司法服务“一张网”

2023年6月,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法院穿山人民法庭接到穿山镇高平村平地屯村民电话,称有240余名村民将土地出租给某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双高”基地种植甘蔗,但该合作社自2021年起再未支付租金,村民们要起诉至法院。

甘蔗产业是穿山镇的重点产业,为了更好地解决“双高”甘蔗基地纠纷,穿山法庭将巡回审判车开到了村委,同时邀请柳江区司法局、穿山镇政府、当地村委干部等多方人员,联合对这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进行现场诉前调解。经过多轮谈判,原先要立案的村民最后采纳了调解建议,与合作社达成分期付款的和解协议。

柳州法院人民法庭的辖区大部分位于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距离法院和人民法庭较远,但如果纠纷没有在初期得到及时处理,不仅可能加深矛盾,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如何在纠纷初期进行有效干预,促使矛盾就地化解,是柳州法院人民法庭面临的一个紧迫且现实的“考题”。

柳州中院根据法庭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和群众司法需求,制定人民法庭巡回办案点工作规范,依托乡镇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在全市设置人民法庭巡回办案点64个,实现非人民法庭驻地“一乡镇一巡回办案点”全覆盖,公布固定对外办公时间,提供简单明了的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讼辅导、司法确认、诉讼立案等“菜单式”服务,实行即告即立、即立即审、即审即裁、裁执联动的巡回办案模式。同时,利用多功能巡回审判车、审判包、便携式科技法庭等装备,实现“指导办、上门办、线上办、农闲办”。

2022年以来,柳州市人民法庭巡回办案点共就地立案2158件,巡回审判案件2568件,就地执行案件1507件,逐步形成“一站式”“一张网”就地解纷诉讼的格局。

做优以审促治“一支歌”

“我唱首歌来普法,纠纷调解理当讲……”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斗江人民法庭飘起了悠扬的琵琶弹唱,歌声里有说情、有讲理、有普法,在场的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谢某与张某是一对夫妻,当初双方通过“行歌坐夜”(侗族青年男女传统恋爱方式)相知、相爱,后来为增加家庭收入,女方张某于2022年2月到广东深圳打工。

2024年1月初,双方因琐事产生矛盾后,张某不辞而别,也不接谢某电话,谢某遂到斗江法庭起诉离婚。斗江法庭法官吴海存在与谢某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双方已结婚20多年,并生育子女,家庭和睦,只是近两年由于女方在外务工,双方沟通少,才发生了争吵。

吴海存认为双方有和好的希望,考虑到双方都是本地侗族群众,又是经过“行歌坐夜”恋爱结婚的,以弹唱侗族琵琶歌来说情讲理,双方更容易入耳入心。于是,吴海存便与当地擅长弹唱情歌的琵琶歌师联系,邀请其协助调解。最终两人和好如初,纠纷化解在了诉前。

柳州北部山区聚居着壮、苗、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及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柳州法院人民法庭顺应当地风俗,围绕乡村多发类案纠纷,通过赶圩赴集、芦笙歌会、鼓楼弹琴等法治宣传途径,形成“坡会普法”“苗妹唱法”“歌师讲法”等民族特色普法方式,让群众了解、接受法院裁判理念,同时完善村规民约,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美和人居安全。2022年以来,全市人民法庭共指导创建“无诉讼村屯”72个。

“在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用好、用足法院在指导调解、引导评价、法治宣传方面的作用,激发全社会解纷资源的活力,将矛盾就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柳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曾艳说,“柳州中院将继续推进人民法庭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做好源头治理,强化多元化解,做实指导调解,让乡村群众享受到‘枫桥式人民法庭’带来的更多成果。”

文/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桂晨博 曾庆斌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