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二季度至少赔付3笔董责险 合计金额逾亿元
证券日报 2024-08-10 10:31

随着非上市险企陆续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董责险赔付情况也随之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险企偿付能力报告和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二季度,险企至少赔付了3笔董责险,赔付金额总计超1.05亿元。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董责险市场的发展,董责险呈现出投保主体扩大、平均保额增加、费率上涨的趋势。预计未来董责险投保率还会持续上升,赔付率也可能进一步上升。

最大赔付金额

6400万元

董责险赔付率较低但赔付金额较大是当前董责险赔付案例中逐渐呈现的特点。

根据监管要求,非上市险企需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报告期内重大赔付事项,即赔付金额(包括未决估损在内的再保后赔付金额)居前五位的赔付事项。据记者统计,非上市财险公司披露的重大赔付事项中,共有两笔赔付原因为“董监高责任诉讼”的重大赔付事项披露,均来自同一家财险公司。两项重大赔付事项的赔付金额分别为3029万元和1072万元,总计4101万元。

同时,另一家财险公司5月份发布的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显示,其承保的某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及公司补偿保险,被保险人于2019年被起诉,案件于2024年4月份达成和解。截至2024年5月14日,该财险公司赔付抗辩费用及和解金额达到其上季度末净资产总额的5%。据该财险公司披露的一季度末净资产数额测算,该董责险案例赔付金额约6400万元。

董责险,是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简称,是指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在履职过程中,因工作疏忽、出错或不作为被追究问责时,由保险公司赔偿法律诉讼费用及承担其他相应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

近年来,上市公司董监高履职责任不断被强化,多个涉及董监高承担高额连带赔偿责任的经典案例出现,A股上市公司及董监高群体面临的诉讼风险也持续提升。不过,此前鲜有保险公司披露董责险赔付数额情况,因此,早期赔付案例备受市场关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险企共披露了3笔董责险赔付案例,最高赔付金额为3243万元,总计赔付6350万元;去年四季度共披露了5笔董责险赔付案例,最高赔付金额为3237万元,合计赔付约9097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董责险赔付案例的出现,或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通过董责险转移责任风险的信心。不过,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董责险重大赔付案例的陆续出现,也需要险企进一步提升其风险评估能力,尤其是董责险的赔付往往具有滞后性,案件理赔周期长,正如前述案例从被保险人被起诉到达成和解,历时长达5年。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董责险一般赔付金额都较高,特别是涉及集体诉讼的情况下。因此,作为一种风险较高的责任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需要加强董责险的风险评估能力,注意承保风险、理赔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完善承保流程,明确理赔标准。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承保董责险要求险企对承保企业的治理状况、风险情况进行准确识别。同时,由于董责险的赔付金额较高,险企也需要做好再保险安排,分散风险。

他认为,随着董责险投保率逐步上升,市场规模增大,险企的实践经验与人才积累增加,风险逐渐可控,险企的董责险业务也会更加成熟。

非上市公司

对董责险关注度提升

除了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持续走高,近年,非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新公司法加大了对公司治理责任主体的追究力度,越来越多非上市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董责险的重要性,并咨询董责险投保的相关事宜。同时,董责险的供给市场也愈发丰富。今年7月份,平安产险就推出了面向中小型非上市公司的董责险产品。

王民表示,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董责险呈现多方面变化。一是,从投保主体看,除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关注董责险,一些规模较大的非上市公司也开始考虑购买董责险来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二是,从保额来看,尽管董责险的风险评估较为复杂,其保额通常根据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但整体来看,随着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面临的诉讼风险日益上升,相关公司投保董责险的平均保额呈逐年上升之势。三是,从费率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索赔案例还较少,目前董责险的市场费率相对较低,不过,预计后期潜在索赔可能会增加,董责险的费率也可能逐渐上升。

王民认为,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董责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董责险投保率上升、保额增加、赔付率上升、费率上涨等趋势仍将持续。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