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突破历史!郑钦文首次奥运登顶 中国网球在快行道上加速前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00:38

郑钦文43.jpg

北京时间4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中,郑钦文以6比2和6比3击败克罗地亚球员维基奇,为中国网球首夺奥运单打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也是亚洲人在奥运会上首次取得这一成就。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网球在两个项目中杀入决赛。临时搭档的“臻欣”组合抢十惜败2分,张之臻/王欣瑜收获了宝贵的奥运银牌;郑钦文掀翻前世界第一和现世界第一,决赛中又获胜登顶。正如中国网球名宿郑洁所说,“如今的中国选手,强到不再把奥运会上赢一场当回事了。”2004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的双打金牌,点燃了国人心中对网球的希望之火,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从李娜到郑钦文,中国网球踩过坑,爬过坡,如今终于见到了广阔的天地。

这届奥运会,郑洁留在后方担任解说嘉宾。看到四位中国女单选手全部闯入第二轮,郑洁回想起,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中国网球还从未在奥运赛场上取得过一场胜利。“当时我、晏紫、孙甜甜、李婷,我们参加雅典奥运会的任务就是赢一场球,争取零的突破。谁都没想到最后甜甜和李婷一路过关,赢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也正是从那个奥运冠军开始,中国网球进入了发展的快行道。”郑洁说。

李婷孙甜甜.JPG

李婷/孙甜甜

整整20年之后,中国网球第一次依靠世界排名,满额出战奥运会,世界排名满足参赛条件的朱琳甚至因为名额满了而落选;中国网球还第一次依靠郑钦文世界第7和张之臻第31位的排名获得混双参赛资格;中国网球第一次有四名球员晋级单打次轮;中国网球第一次在女单和混双项目同时杀入决赛。

中国网球在巴黎奥运会的突破,郑钦文居功至伟。她在女单赛场先后击败前大满贯冠军科贝尔和现世界第一斯瓦泰克晋级决赛,她用自己的世界排名为中国队争取到混双奥运资格,也间接促成了张之臻/王欣瑜斩获奥运银牌。回顾郑钦文从2021年以来的蹿升轨迹,需要感慨她的天赋异禀,也要感慨中国网球20年来铺就的前行道路。

李娜1.jpg

2002年出生于湖北十堰的郑钦文,6岁开始学网球,9岁那年在电视机前看到鼓舞了国人精神的2011年法网决赛,“李娜拿到法网冠军,我第一次知道,亚洲的网球运动员可以站在大满贯冠军的这个位置。李娜往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郑钦文如是说。

后来,郑钦文被父母送往武汉学打网球,先是师从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随后又拜师李娜的湖北队教练余丽桥。在2014年举行的省运动会上,年仅12岁的郑钦文代表十堰参加网球项目的比赛,夺得两枚金牌。此后,郑钦文又前往北京,进入匠心之轮网球学校,师从李娜的恩师、著名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迈上了令同龄人羡慕的很高的台阶。

幸运的是,被李娜激励的郑钦文,无需重走李娜走过的曲折之路,而是很快走上网球的快行线。她有家庭的支持和更加职业化的网球环境。在卡洛斯教练那里,郑钦文在不大的年龄就接触到先进的训练体系和方法。卡洛斯曾告诉郑钦文:想成为世界级运动员,任何时候,不论输赢,都要尊重对手。卡洛斯也建议郑钦文改善饮食习惯,并每天接受90分钟有关战术、心态方面的训练。郑钦文跟随卡洛斯训练了4年,从一名天赋型选手,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成熟型选手。这期间郑钦文参加了法网、温网、美网的青少年组比赛,都打进过16强。

李娜郑钦文2.jpg

在一张珍贵的图片中,居中的李娜与当时的青少年球员代表王曦雨、王欣瑜、郑钦文和大坂直美合影。这些当年身体和球技处于亚洲顶尖水平的青少年球员,如今都成为巴黎奥运会上的耀眼人物。中国球员不再把奥运会赢一场球当作目标,而整个中国网球的环境也更专业,更松弛。

当李娜和郑钦文首次在2024澳网现场见面时,她说最羡慕郑钦文的,是她的发球武器。应该说,郑钦文的心态和口才也应该是李娜所羡慕的。作为中国女网当下的领军人物,郑钦文能够感受到,自己正走在李娜作为拓荒者开辟出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也能少入坑。“我小时候看李娜比赛,当时不懂为什么娜姐在场上比较情绪化。但当我真正来到这个赛场,我才知道,在那个关键时刻的情绪点是那么难以控制,我现在非常理解她了。” 郑钦文说。

李娜郑钦文.jpg

作为新一代顶尖球员,其实郑钦文很早就知道如何应对和疏解自己的情绪。“在业余时间,我要陶冶一下情操,就通过听音乐、唱歌把整个人放慢一点。”他说,“其实我2022年是处于一种比较急躁的状态中的,后来才变得比较平和。经历了那么事情之后,才慢慢开始反思自己,然后发现我整个人只有更加平和,才能做得更好。”

20年间李娜创造的辉煌和遭遇的坎坷,都已化为中国网球快行道上的铺路石,换来的是更快速的进步和更宽容的舆论环境。在巴黎奥运会上,张之臻搭档王欣瑜收获了银牌,球迷们更多的是为二人惋惜,全都给予掌声鼓励。为他们骄傲。这就是中国网球20年积累后拥有的松弛感。巴黎奥运会只是中国网球辉煌中的一个篇章,22岁的郑钦文以及更多的中国球员,将继续在快行道上加速前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王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