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财政收支运行平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16:13

7月24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听取了《关于北京市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度,本市财政支出有效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实施,全力保障防汛救灾及恢复重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总体看,财税改革持续深化,财政资金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强,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较好。

重点关注就业、医疗等民生资金

报告指出,市审计局依法对2023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盯紧看好宝贵的财政资金,聚焦成本绩效理念开展审计,本市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持续深化“四本预算”全口径审计,继续巩固一级预算单位数据分析成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加大对财政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计力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将成本绩效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全过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开展审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围绕“七有”“五性”,重点关注就业、医疗、职业教育、促消费等民生资金的供给使用情况和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持续关注乡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报告指出,市审计局发挥经济运行“探头”作用,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看好“钱袋子”“账本子”,推动政府过紧日子,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岗位、重点事项、重点环节,密切关注政府债务、区级财政运行、国有资本运营等重点领域,着力查处违纪违法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推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落实《北京市审计整改约谈办法》,首次对履行整改主体责任不到位的11家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约谈,强化审计整改刚性约束。

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度,财政支出有效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实施,全力保障防汛救灾及恢复重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总体看,财税改革持续深化,财政资金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强,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较好。

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余管理不到位

报告指出,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市本级预算执行中,一般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边界不够清晰;部分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编制不准确;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余统筹管理不到位,资金在区级闲置空转;部分政府举债不够规范、债券使用不合规等。在市级部门预算执行中,存量资金统筹消化不到位;项目验收结算不严格;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不到位;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房租通”补贴等文化产业类项目管理不规范等。

此外,在各项专项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促消费政策不细化,预算编制不实;部分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不完善;部分就业创业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金融资产管理中贷款业务管控不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不实等。

建议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管理

报告指出,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全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推进仍有不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不够有力,部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使用效益不高。二是政策制定不够精准、细化,政策之间统筹衔接不到位,导致部分政策偏离预期目标、影响实施效果。三是风险管控还存在薄弱环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举措不扎实,重大项目运行机制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报告提出五条建议:注重提高政策供给质量,提升资金保障水平;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守牢财经纪律红线;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管理,打造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规范权力运行;夯实审计整改责任,切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针对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已上交财政资金1.38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654万元,调账处理13.68亿元。主动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和指导,深化与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推动形成监督合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叶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