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学界人士聚焦建筑领域跨境规则衔接 专家呼吁:完善粤港澳工程咨询职业资格互认
南方日报 2024-07-24 09:05

“我们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完善三地工程咨询职业资格互认,构建‘求同存异’的联动机制,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全过程工程咨询首期学术大讲堂(下称“大讲堂”)日前在深圳开讲,政企学界人士汇聚一堂共谋全咨高质量发展之道。

探索优化全咨服务发展新模式

“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一种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具有集成化、专业化和多样化优势,增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同性和可靠性,提升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有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会荣誉顾问孟建民说。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周卓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港澳工程建设企业和专业人士备案开业制度,在横琴、前海、南沙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工程争议调解、工程领域职称评价等创新,不断促进粤港澳建筑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变革和深化工程领域咨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广东已遴选出一批典型范例项目,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全咨企业和独当一面的全咨人才,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咨经验。”周卓豪认为,大讲堂对推动大湾区该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并从“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创新赋能、夯实人才基础”三方面,建议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全咨服务发展新模式,提升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升级全过程工程咨询生态圈。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宋延则指出,深圳已有3家和20家企业分别入选住建部和广东省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名单,7个项目被省住建厅评为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典范及跟踪指导项目,成效显著。

但宋延也直言,当下还存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不明晰、计费模式不明确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应加快完善配套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大湾区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探讨通过采用计费方式、建立合理激励机制等措施,建立健全更科学合理的计费计价体系;校政企联动,通过高校增设跨学科课程、企业项目考察实践、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等,打造一支兼具专业能力、实战经验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要抢抓政策红利,支持工程咨询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实现从传统单一工程阶段服务向全生命周期高价值服务的跨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完善三地工程咨询职业资格互认,构建‘求同存异’的联动机制,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宋延希望,粤港澳携手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全过程工程咨询机构“走出去”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广香港“全过程工程负责制”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陈泽斌表示,内地和香港在不同领域保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在政策和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推动了大湾区融合发展。其中,在建筑领域,过去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为大湾区的建筑师、工程师、测绘师和其他人士提供了莫大机遇,建筑和设计的质量稳步提高,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香港采用‘全过程工程负责制’,这是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服务,通过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和其他建筑工程专业人士与技术人士参与整个项目的建造过程包括设计、招标、合同管理、工地监工以及完工验收各阶段的专业服务,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陈泽斌认为,把香港“全过程工程负责制”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可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城市发展质量和业界国际竞争力。

建筑师注册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主席谭国治则分享了香港建筑师全过程服务在内地实践的经验,希望在合理考虑深港两地制度环境差异基础上,探索制度规则融合点,以市场化为重要手段,既促进香港建设业界和国际化专业机构及人才融入湾区建设,也推动内地建筑服务业向国际化转型,加速建设领域深港人才、制度、市场双向融合。

“大讲堂能提供更多交流平台,探讨该领域理论前沿和实践经验,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寻求行业创新与发展的新路径建言献策。”孟建民说。

首期大讲堂由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会主办,香港建筑师学会和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会协办。未来,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会还将继续发挥行业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作用,推动大湾区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发展。

文/张玮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