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催生分红险热,分红实现率“跳水”影响几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13 21:05

在利率持续低迷的当下,分红险的销售掀起一波高潮。

自去年以来,不少保险机构高管直言将分红险作为下阶段主打产品。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华南保险圈获悉,近期,有不少保险机构加紧与经代渠道合作,推出定制分红险产品。凭借“共享保险机构实际经营成果”的机制,分红险被认为能够实现客户、行业利益共赢,推动业务结构转型的新主力产品,备受市场追捧。

去年,分红险产品信息披露亦得到进一步规范,监管部门发布相关规定,首次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但在资本市场震荡走弱的环境下,仅公开两年的分红实现率就遭遇“大跳水”,亦令市场隐隐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消费者在规划购买保险产品过程中应理性看待潜在回报率以及实际收益水平。在选购分红险过程中,可关注保险机构长期的经营和监管指标,以谋求长期稳定的分红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银行机构亦在投资者沟通平台为分红险“发声”,表示将继续深化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动期交保险业务转型。

利率下行周期再次催生分红险热

回顾我国分红险发展历程,利率下行周期都会催生分红险热。

上世纪90年代末,央行多次降息,保险机构利差损也因此骤然走高,继而推动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从最高10%的水平下降至不超过2.5%。在此背景下,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接保险等新型寿险开始被引入国内。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次进入低利率周期,分红险的保费收入一度占据市场的8成以上。随着2013年保险业放开2.5%预定利率的限制,并将预定利率交给保险公司审慎自行决定后,分红险保费占比随之下降。

自去年7月寿险业预定利率开启新一轮下行周期以来,保险市场再度将重心聚焦于分红险产品,以满足金融投资者类固收资产配置需求。2023年7月初,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在中国太保资本市场开放日上表示,太保寿险要将分红险作为下一步创新主打的产品。“人身险从3.5%到3.0%的切换期是产品转型非常好的时机。预定利率降至3.0%后,分红险的吸引力会明显提高。”

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了原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的73家人身险机构中,45家公司前五大产品包含分红险,占比超过6成。其中,泰康人寿、华贵人寿、安联人寿三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前五位保险产品中,有4款为分红险。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风险资产回报下降、利率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类固收资产的供需错配更加严重,分红险将重新成为主流保险产品,未来也将是财富管理市场上主流的类固收产品。

今年以来,保险机构同样加紧与中介销售渠道机构联合发布新款分红险产品的节奏。近期,中英人寿、阳光人寿等保险机构与泛华、小雨伞等保险经代机构推出联合专属定制分红险产品,抢占分红险市场。

“利率长期下行趋势明确,保险机构维持较高水平固定利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手回集团创始人兼CEO、小雨伞保险经纪执行董事光耀认为,从分红保单利益构成来看,分红险符合保险产品风险波动方差较小的属性,也更符合当前市场的选择,未来保险销售端分红险占比将会越来越高。

过去10年以来,保险市场主流产品均是保证利率3.5%—4.0%为主的传统产品。伴随着低利率周期的到来,高预定利率产品已经对中小型保险机构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

分红实现率“跳水”影响几何?

值得关注的是,从2023年披露信息来看,中小保险机构更看重分红险产品。在上述73家人身险机构中,前五大产品中分红险保费收入超过30%的机构有14家,均为中小型保险机构。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保险公司将分红险作为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不过,近期多家人身险公司分红实现率不佳亦引发市场关注。

有投资者关注分红实现率对销售渠道的业绩影响。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沟通平台中向上海银行、浦发银行询问“代销某保险机构的多款分红型保险的分红实现率均在预期的50%,是否影响客户信任度以及中收业绩”的问题。

分红实现率是指分红险产品实际派发红利与销售时演示红利之间的比值,分红实现率低于100%,说明实际派发红利低于演示红利;而高于100%,则说明实际派发红利高于演示红利。

从此前已披露2023年分红实现率公告的27家人身险机构情况来看,行业表现分化较为明显。在近800款分红型产品中,2023年接近半数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100%,有十余款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50%,亦有20余款产品分红实现率高于200%。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今年多家保险机构分红实现率不及预期与市场投资环境低迷、监管部门对分红险等险种进行窗口指导以及分红险自身的平滑机制均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权益市场震荡叠加市场利率持续下滑,影响了分红险在内的产品收益率。2023年,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3%,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22%,两项指标均处于多年低位。其中,财务投资收益率2.23%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2008年之后首次降至3%以下;综合投资收益率是2011年以来的“次低”,仅优于2022年的1.83%。

为此,监管部门亦在今年年初对万能险、分红险进行了窗口指导。有媒体曾报道,监管部门曾要求人身险公司进一步严格落实成本收益匹配原则,部分中小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上限下调至3.3%,而大型险企的结算利率上限进一步下调至3.1%。同时,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也要参照万能险执行,中小型保险公司和大型保险公司的分红实际收益率分别被压降至3.2%和3.0%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推动行业负债端成本进一步降低,应对寿险业利差损难题。去年8月,监管部门亦曾就分红险在内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进行窗口指导。未来新售的分红险产品可以按照监管统一要求降低演示利率。而部分存量分红险产品或较难达到此前产品说明书中所演示的分红水平,未来分红实现率将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分红保险精算规定》明确,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保单持有人。保险公司应对分红保险账户提取分红保险特别储备,分红保险特别储备是分红保险账户逐年累积的,用于平滑未来的分红水平。同时,分红后的分红账户分红保险特别储备的规模连续2年超过该账户准备金的15%的,超出的部分应作为当期可分配盈余予以释放。这意味着保险机构有权选择暂时少派发红利,多计提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分红险发展前景仍被看好 ?

相较于其他传统险种,分红险等新型寿险更难“读透”,既对保险营销渠道能力更高要求,也对消费者如何决策提出更高要求。

“利差是红利的主要来源。一定程度上,选择分红险等于选择保险机构。” 光耀认为,消费者除了了解保单条款、分红实现率等产品信息外,还可关注对应保险公司的股东实力、经营策略、盈利水平、综合既往5年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表现以及风险综合评级、偿付能力充足率等监管指标。

上述业内人士亦建议,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消费者在规划购买保险产品过程中应理性看待潜在回报率以及收益水平。

针对分红险分红实现率不及预期的话题,不少银行机构亦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作出正面回应,推动保险业务结构转型。

上海银行在回应上述类似问题时表示,保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变化与当前低利率背景下全市场稳健经营要求的整体收益变化息息相关,我行将深化与保险公司合作、丰富产品货架,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浦发银行则表示,关于保险代理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深化与头部机构战略合作,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推动期交保险业务转型。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