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丨夏至:晚风来去吹香远,簌簌冬青几树花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4-06-21 17:00

每年6月21~22日,太阳位于黄经90°时是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据《恪遵宪度》:“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做“夏至”。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高温的洗礼真正开始,世间万物笼罩在夏日熏风之中。大地的内部蓄积了满满的热量,夏之热力不断地向外辐射着散发着。清晨的荷塘,宛如百态的众生;蕾成了花,花化作泥,泥为了藕,藕抽了芽,芽舒展成了叶,叶衬托了花,在一朵荷的奔涌向前里,伴随着生息,一个瞬间也许就是岁岁年年。

01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这天之后阳气就要逐渐衰落,阴气逐渐上升。所以属阳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

蝉,俗称知了。古人这里所说的,是指个头较大的夏蝉。在夏至到来之后,夏蝉因感阴气之生而鼓翼鸣叫,故我们越在炎热的天气越能听到夏蝉的鼓噪。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半夏而生”得名,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半夏生,主要是指在夏季的一半,一些喜阴的植物开始生长。

02

夏至节气花

绣球花

绣球花,在古代的名称是“绣毬”,绣球的花其实很小,但花朵密集,刚开放时是白色,渐渐变为粉红色或淡蓝色。远远望上去,就像一个漂亮的绣球。人们还称绣球花为八仙花。相传,在八仙过海前,途经八仙山,何仙姑见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便洒下种子来锦上添花。次年,八仙山地区开遍一种形状奇特的花。另一传说是,八仙飞跃东海上空时,东海龙王的七太子被何仙姑的美貌所吸引,在海上兴风作浪,趁机把何仙姑抢到龙宫中去。其他七仙大怒,各自挥动手中法宝大闹东海。龙王知道后,怒斥七太子,送回何仙姑,并向八仙献花表示歉意。八仙见此花花团锦簇,花艳叶美,便把它带回神州栽培,故人们称它为八仙花。因为有了这些传说,使绣球花沾了不少“仙气”。

蜀葵

蜀葵是一种高草本植物,茎干十分笔挺,高度能达到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花朵单瓣或重瓣,花色多样,常见的有红、黄、白、紫、粉等。蜀葵的花会随着茎干向上生长而不断开花,由于单朵花开放的时间不长,因此会出现上部的花正开,下部的花已经结果的情况。唐代诗人岑参用蜀葵的这个特点,劝人及时行乐“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03

夏至习俗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二分二至”的说法,其中二至即是指夏至和冬至,在当时也叫作“日永”和“日短”。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夏至一直是我国从宫廷到民间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也发展出了丰富的岁时节俗。

消夏避伏

夏至在古代是一个消夏避伏的节日,称为“夏至节”,上到宫廷下到民间,都想尽各种办法来避暑。在皇宫内,夏至过后,冬天储藏的冰块就会从冰窖里取出来,供皇室成员度过炎炎夏日。宋时,文武百官自夏至日起放假三天,在家里躲暑气,养足精神再工作。在民间,相熟的妇女们在夏至这天互相赠送折扇、胭脂、香囊等。《酉阳杂俎·礼异》中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古人赠扇子,借以生风、生凉;用粉脂涂抹,则可以散发体内所生的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吃面

在饮食方面,中原及北方地区的人多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在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这天,人们用长长的面条象征夏至的长昼,期盼幸福的日子长长久久。夏至面,各地口味、习惯不同,又分为汤面、凉面、打卤面、炸酱面、担担面等。而最适合夏天的非凉面莫属,也俗称过水面,又叫冷淘面。清代北京岁时风土杂记《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将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到盛有凉水的盆中涮一涮,抖一抖,叫做“拔凉”,然后盛到碗里,浇上备好的小菜及卤汁,在炎热的盛夏,吃起来实在清凉。

追极光

夏至时节,黑龙江漠河有一年一度的夏至旅游节。漠河是全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城市,是国内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而夏至前后,观测到极光的概率更高,每年都有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追逐极光。今年以来,由于强地磁暴的影响,漠河的北极村就多次呈现璀璨绚丽的极光美景。其实,中国人观测极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神秘绚丽的极光曾引发古人无限的遐想。

04

夏至养生

静心、安神、防暑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心浮气躁,而烦则更热,从而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要保持心平气和、心胸宽阔,以排除心中杂念,精神饱满便有利于气机的通泄。《养生论》谈到炎夏养生说,“更宜调息静”,即“心静自然凉”。

再有就是利用防暑工具,例如伞、扇子、凉帽、凉席、竹夫人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进行游泳、戏水、捕蛙、捉鱼等活动。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宜苦味清淡,忌肥甘厚味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此时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可多吃苦味食物以及一些具有祛暑气、生津止渴的食物。不宜食用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绿叶菜和水分多的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宜食: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番茄、生姜、莲子、鸭肉、绿豆、西瓜、木瓜等。

忌食:动物肝脏、甜腻油炸食品等。

05

夏至诗词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古代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今属重庆)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的一系列诗词,以本篇最为著名。这首诗以少女口吻,写出少女听到情人歌声时的莫名之情。夏至时节,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在这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年轻的女子忽然听到岸上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表示,却似乎还有些情意。就好像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晴(情)还是有晴(情)呢?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歌声也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也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的夏至时节。那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时,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缈缈,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那就是拿西施来比西湖,二者相似之处太多:一是同在越地;二是同有一个“西”字;三是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四是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在历史的时空中都惹人心扉,令人神往。“西子湖”也随着苏轼这首诗的横空出世,成为西湖更加充满诗意的名称。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诗意流淌的时节。夏至,是属于蓝天,绿意与蝉鸣的日子,是一段满载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光阴。走进夏至,愿我们生活里明亮美好的事物也如期而至。

本篇图文摘编自《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人民网、古诗文网、知乎网、包图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Pexels.com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