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金庸笔下的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12:00

◎户力平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重温大师笔下的武侠世界,会发现其多部作品都与北京有渊源。笔者以金庸先生笔下的北京地名为线索,进行了一次寻访。

白塔寺

张无忌、杨逍、韦一笑夜入白塔寺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六章描写赵敏、张无忌等来到大都城(北京):“四人到得西城,找到了一家客店投宿……杨逍问起大都城里的名胜古迹,谈了一会,漫不经意地问起有甚么古庙寺院。那店小二第一所便说到西城的万安寺:‘这万安寺真是好大一座丛林,寺里的三尊大铜佛,便走遍天下,也找不出第四尊来,原该去见识见识。’”“等到二更时分,三人从窗中跃出,向西寻去。那万安寺楼高四层,寺后的一座十三级宝塔更老远便可望见。张无忌、杨逍、韦一笑三人展开轻功,片刻间便已到了寺前。”

这里所说的万安寺,即今天的白塔寺,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北侧。有研究者认为,金庸笔下的万安寺是今天西城区辖域内的天宁寺。其实不然,因为《倚天屠龙记》是以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此时的天宁寺在元大都西南郊外,并不在城内。即使明代修建北京外城之后,天宁寺依然在城外。而书中交代得清楚:四人到了西城,找到一家客店投宿,杨逍问起大都城里的名胜古迹,店小二便说到西城的万安寺,由此可见,书中的万安寺当是今天的白塔寺,当年元代的建筑布局与今天相比多有不同之处。

乘103路电车,刚过阜成门,就远远看见白塔寺的白塔。在白塔寺东站下车,几分钟就来到白塔寺山门前。据《白塔寺史话》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元代,忽必烈赐名“大圣寿万安寺”。而《元史·世祖记》则云:“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圣寿万安寺于京城。二十五年(1288年)四月,万安寺成,佛像及窗壁皆金饰之,凡费金五百四十两有奇,水银二百四十斤……”由此可见,修建该塔使用了许多黄金和水银用于装饰,当时的寺院殿堂可谓金碧辉煌,巨大壮观。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六月,因雷击起火,寺院中的建筑均被焚毁。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后,改称妙应寺,分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因白色塔身,俗称白塔寺。塔身为硕大的白垩色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长颈,共有十三节,称“十三天”(即金庸书中所言“十三级”),顶上有花纹铜盘。因建筑高大醒目,为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置身于白塔下,不由得想起《倚天屠龙记》中描写的张无忌、杨逍、韦一笑夜入白塔寺的情节。金庸对白塔寺建筑布局的描写很细腻,想必他对白塔寺的历史与建筑也多有了解。

天桥

韦小宝在西单品尝炸羊尾、羊肉饺子

走出白塔寺,我乘车前往西单。

《鹿鼎记》第十九章写到韦小宝在五台山办完事回北京,“和双儿上了骡车,弯了舌头,满口京腔,说道:‘咱们先去西单老魁星馆,那儿的炸羊尾,羊肉饺子,还对付着可以。’车夫恭恭敬敬地应道:‘是!’”

提起西单,可谓家喻户晓。老北京有“东四、西单、鼓楼前,前门外边赛过年”之说,说的是京城著名的四个商业街区。西单,即西城的西单牌楼,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大约在今天西单十字路口中心偏北,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带戗杆的木牌坊,最初的匾额是瞻云坊,后改为庆云坊。因地处皇城西侧且为单座,故称西单牌坊或西单牌楼,并与东单牌楼相对应,简称西单。明清时期西单一带商业繁盛。1923年因修有轨电车道将牌楼拆除,但西单之名沿用至今。

西单路口东北角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高大牌楼,这是2008年重建的,但所处并不是老牌楼的位置,其样式基本保持了原貌,南侧匾额为“瞻云”二字。据说建筑材料多是当年拆除时保留下来的原构件。

西单一带历史上甚是繁华,店铺众多,但是否有《鹿鼎记》中所提及的老魁星馆,未见史料记载,而炸羊尾、羊肉饺子却是老北京的美食。炸羊尾是北京清真风味的一道甜菜,名为羊尾,实际是选用上等红小豆熬煮,经过去皮、洗沙等数道工序制成豆沙馅,再挂匀蛋清糊后油炸而成。羊肉饺子是传统面食中的一种,其馅以羊肉为主,四季均可食用。这是京城的两道美味,所以韦小宝带着双儿慕名到此品尝。

陆高轩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租住

由西单路口往南便是宣武门内大街,在该街西侧有一条头发胡同,金庸在《鹿鼎记》第二十一回中曾写到:“不一日,海船到达秦皇岛,弃船登岸,到了北京。韦小宝道:‘我要想法子混进皇宫去,可不知哪一天方能得手,大伙儿须得找个安身之所。’当下陆高轩去租了一所住宅,是在宣武门头发胡同,甚是清静,一行人搬了进去。”

从西单路口走了十几分钟,我便来到头发胡同东口。再往南不远,就是老北京城九门之一的宣武门旧址。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扩建北京南城墙时重建,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城楼、瓮城后改称宣武门,是京城西部内外城的唯一通道。1965年修建地铁时,城楼及附近城墙被拆除。

站在头发胡同东口观察,这条胡同依然保持着老街风貌,胡同两侧多是平房,灰砖灰瓦,显得格外安静。据《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记载:“头发胡同东西走向,西部有折弯,东至宣武门内大街,西至佟麟阁路。全长490米,均宽4米。明代西段称真如寺胡同,以寺得名。东段称头发胡同,均属阜财坊。清代两段合并后,统称头发胡同,为镶蓝旗地界。”

沿胡同自东向西而行,只见南北两侧有多条小胡同。我向一位老者询问这胡同名称的来历。老人说,头发胡同因胡同两侧有多条又窄又长的小巷,形似头发,故得名。民国时期这条胡同有书店、字画店十余家,人来人往很热闹。北京掌故大家张次溪先生在《北京琉璃厂书肆逸乘》中便记有“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内海市界,向有书店数家,中午复有打鼓者(旧时沿街收买各类旧货)出摊”的记载。

谢过老者,我继续向西,很快到了西口,即佟麟阁路。随后原路返回,乘102路电车,来到太平街,也就是陶然亭公园东门。

陶然亭

胡斐和程灵素到过陶然亭

《飞狐外传》第十九章对陶然亭有所记述:“那陶然亭地处荒僻,其名虽曰陶然,实则是一尼庵,名叫‘慈悲庵’,庵中供奉观音大士。胡斐和程灵素到得当地,但见四下里白茫茫的一片,都是芦苇,西风一哄,芦絮飞舞,有如下雪,满目尽是肃杀苍凉之气。忽听‘啊’的一声,一只鸿雁飞过天空。”

从陶然亭公园东门入园,一路向西,不多时便来到榭湖桥,走过石桥,穿过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再向南而行,就是地处中心岛西南侧的慈悲庵。

据《陶然亭公园志》载:陶然亭为京师南城旧景,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工部郎中江藻修建,最初称江亭。虽然名为亭,其实就是供人歇息的房舍,并非园林景观中的亭子,故有“江亭无亭”之说。后取唐代诗人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最后一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称陶然亭。因环境幽雅,成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文人墨客寻游唱和之所。

走近慈悲庵,顿感一份浓郁的禅意。这慈悲庵又称观音庵、大悲庵、慈悲禅林、招提胜境,创建于元代,建于高台之上,门口有一棵古槐,山门上方有一块长方形的石额,上面镌刻着“古刹慈悲禅林”六个字。庵内有四座院落,前院有殿堂两座,所有建筑都显得古色古香。

《飞狐外传》中描写的陶然亭一带荒无人烟,苇草丛生,所以胡斐和程灵素至此,才“满目尽是肃杀苍凉之气”。金庸在书中对这里的环境描写得比较细腻,尤其是这里的芦苇,“西风一哄,芦絮飞舞,有如下雪”。而今在慈悲庵北侧的湖畔,依然生长着不少芦苇。

大甜水井胡同

韦小宝到过东城甜水井胡同

离开陶然亭公园,乘102路电车到宣武门,再乘地铁到王府井站,出C2口,依照导航,沿王府井大街北行,几分钟便到大甜水井胡同东口。

《鹿鼎记》中多次写到甜水井胡同,如第九章:“过了三天,韦小宝禀明康熙,要出去访查鳌拜的余党,径自到东城甜水井胡同来”;第二十一章:“安顿已毕,韦小宝独自出来,到甜水井胡同天地会的落脚处去一看”;第四十九章:“第二路探子跟着来报:‘回大人:泰都统骑了快马,已赶到甜水井胡同。’”“一名亲兵道:‘小人等一共八人,奉了大人将令,在甜水井胡同前后打探。’”

金庸书中所说的东城甜水井胡同,为今东城区大甜水井胡同。

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大甜水井胡同,位于北京饭店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止晨光街。南邻大、小纱帽胡同,北靠大阮府胡同。全长356米,宽6米。明朝属南熏坊,称甜水井。清朝属镶白旗,宣统时称大甜水井。民国沿称。1949年后称大甜水井胡同。据传胡同西口原有一口井,水质甘甜,故而得名。”

今天的大甜水井胡同已无昔日街巷模样,成为一条宽敞的大街,街两侧也没有民居,多为现代建筑。我在街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大甜水井胡同的路标,见一位老人路过,便上前询问。老人说早年间胡同西口有过水井,而今已消失了,据传这口水井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前。在这条胡同南面,还有一条小甜水井胡同,而今不但水井没了,胡同也消失了。我打开携带的《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查看,在南面隔着康家胡同,确有小甜水井胡同。

沿街巷自东向西而行,不多时便来到胡同西口,这才看到大甜水井胡同的路标。因街巷两侧没有民居,多为绿树掩映,整条街道显得格外清洁幽静。

金庸笔下的中轴线景观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还提及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多处地名与景观。

《碧血剑》第十九回写到:“忽有一人疾奔而来,向李自成报道:‘大王,有一个太监说,见到崇祯逃到煤山那边去了。’李自成转头对袁承志道:‘你快带人去拿来!’袁承志道:‘是!’手一摆,率领了胡桂南等人驰向煤山。那煤山只是个小丘,众人上得山来,不禁一惊。只见大树下吊着两人,随风摇晃。”

煤山,即景山,是元明清三代御苑。其海拔88.35米,有中轴线之巅、京华览胜第一处之美誉。元初修建大都时,在小山上广植草木,遂称青山。明永乐年间建北京城时,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以及拆除元代宫殿的建筑垃圾堆积在青山上,为压住前(元)朝的王气,遂取名镇山,亦称万岁山。因堆放过煤,又称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景山。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缢死于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下。金庸先生在《碧血剑》第十九回中所描写的正是这段历史。

《鹿鼎记》第四十三回载:“康熙从慈宁宫出来,韦小宝跟着回养心殿,在殿外候传。过了良久,见前锋营统领阿济赤从殿中出来,韦小宝心道:‘皇上定是调动前锋营,加紧严防刺客。’接着太监传韦小宝进见。”第四十五回写到:“第五幅画的是韦小宝在慈宁宫寝殿中将假太后踏在地下,去从床上扶起真太后。”

紫禁城,即故宫。而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为皇贵妃所居。清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此宫,《鹿鼎记》中韦小宝曾在此制服过假太后。养心殿位于内廷后三宫西侧,建于明嘉靖年间,一直作为皇帝的便殿。自从清雍正朝开始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多次到此。

《碧血剑》第十九回写到:“李自成下得城头,换了一匹马,在众人拥卫下走向承天门。他转头对袁承志笑道:‘你是承父之志,我是承天!’弯弓搭箭,嗖的一声,羽箭飞出,正中‘天’字之下。他膂力强劲,这一箭直插入城墙,众人又是一阵欢呼。”

承天门,即今天的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该门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原址上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更名为天安门。

《飞狐外传》第十三章写到:“京都积储殷富,天下精华,尽汇于斯。胡斐和程灵素自正阳门入城,在南城一家客店之中要了两间客房,午间用过面点,相偕到街道各处闲逛,但见熙熙攘攘,瞧不尽的满眼繁华。”

正阳门

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为明清两朝北京内城正南门,素有“九门之首”和“国门”之称。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建,而今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

《鹿鼎记》第二十一回中写到:“安顿已毕,韦小宝独自出来……再踱去天桥,心想八臂猿猴徐天川就算也给逼著入了神龙教,不在天桥,会中其余兄弟高彦超、樊老本(樊纲)等或许可以撞上。哪知在天桥来回踱了几转,竟见不到一个。”

天桥地处京城中轴线上,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年间重建,为单孔高拱石桥,是明清帝王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祭神农和后稷时必经之地,故称天桥。元明两代及清前叶,天桥附近为一片水乡、沼泽。清人震钧《天咫偶闻》云:“先农坛之西,野水弥漫,荻花萧瑟。”从清同治年间开始逐渐成为众多行当艺人撂地卖艺谋生的场所。韦小宝到天桥寻找高彦超、樊老本当为康熙年间,此处还未繁华起来。民国时天桥被拆除,2012年复建。

《鹿鼎记》第二十二回中写到:“韦小宝动身启程,天色已晚,但圣旨要他即日离京,说什么也非得出城不可。出永定门行了二十里,便即扎营住宿。”

永定门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之名,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既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此门既是帝王南巡时必经之地,也是南北往来商贾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所以韦小宝接到康熙圣旨后,便从永定门南下。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相继拆除。2004年永定门城楼复建。

《鹿鼎记》中的北京老城门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九座城门,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多有提及,其中《鹿鼎记》中就写到了西直门、东直门、正阳门、德胜门、齐化门(朝阳门)、彰义门(广安门)。

第十八回写到:“袁承志于火光中远远望见正是曹化淳……喝道:‘到哪里去?’曹化淳道:‘皇……皇上……命个人督……督战彰义门。’袁承志道:‘好,到彰义门去。’群雄拥着曹化淳直上城头,遥遥望见城外一面大旗迎风飘扬,旗下一人头戴毡笠,跨着乌驳马往来驰骋指挥,威风凛凛,正是闯王李自成。”

第十九回写到:“有人大呼而过:‘正阳门、齐化门、东直门都打开啦!’走了一阵,败兵渐少……来到德胜门时,太监王德化率领了三百余名内监伏地迎接……李自成拊掌大笑。”

第二十一回写到韦小宝“当下来到西直门上次来京住过的客店,取出三两银子,抛在柜上,说要一间上房。”

彰义门为金中都十二个城门之一,地处西城墙上最北端,元初废弃。明代修建北京外城时,所建西侧城门紧邻彰义门旧址(今西城区西南部),称广宁门,又名彰义门(该门与金中都彰义门在同一轴线上),清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广安门。李自成攻取北京时,以大炮轰西直门、彰义门、平则门,彰义门最先失守,闯军由此进入北京。《鹿鼎记》中便描写了大顺军攻打北京城多座城门的史实。

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均始建于元至元年间。其中东直门初称崇仁门,西直门初称和义门,朝阳门初称齐化门,后为明代重建,由城楼、箭楼、瓮城等组成。而德胜门为明洪武年间,将元大都北垣西健德门废弃,将北垣南移五里新筑城垣时修建,并将健德门改称德胜门。而今除德胜门尚存箭楼,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均已无存,只留下地名。

供图/户力平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