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350岁“塔榆”成大运河畔活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5 07:28

一株存活于燃灯古塔之巅的榆树,移栽之后落地生根,成为北京大运河畔的“活文物”……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近日举行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采访活动中了解到,这株在北京市通州区生长了约350年的古榆树,因其“传奇经历”成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中独特的生态景观。

图1:移栽后的“塔榆”和燃灯古塔相互守望.jpg

移栽后的“塔榆”和燃灯古塔相互守望

在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的林地间,生长着一株老榆树,古树编号为110112A00001,树龄约350年,是北京市一级古树。这株古榆树虽其貌不扬,却是全市古树中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从燃灯塔上移栽至此地,因而得名“塔榆”。站在大运河畔的塔榆旁边,能够看见不远处的燃灯塔,这座全高56米的古塔其形制为十三层密檐式塔,是明代通州八景之一,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运河的遗产项目。

微信图片_20240525071039.jpg

燃灯塔旧影显示,建筑上长有植物(资料图)

据史料记载,燃灯塔创建于北周时期,历代累有修缮或复建。塔榆旁的铭牌显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在修建燃灯塔第十三层时,榆钱随泥带至瓦垄间,遂生出幼树,此树仅靠塔顶上的薄土生存,却能屹立三百余载。对此,也有市民认为,是鸟类在飞行时,将树种遗落至燃灯塔顶端,而榆树非常耐贫瘠,在立地条件、土壤养分较差的环境下,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塔榆是如何移栽落地的?据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工作人员介绍,1987年修缮燃灯塔时,为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工人将塔顶的榆树移栽到大运河畔,当时这棵榆树只有碗口粗、枝杈干枯、虫病缠身、胸径仅为17厘米。参照《北京市古树名木评价标准》,胸径即树木根茎以上离地面1.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

图2:古树铭牌.JPG

古树铭牌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塔榆落地后生长环境得以改善,经园林部门多年养护,如今树身挺拔,枝繁叶茂。古树铭牌显示,其平均冠幅达到5米,胸/地围95厘米,换算成胸径约为30厘米,相比1987年时的胸径增长了13厘米。为保护好这株塔榆,相关部门还为其修建了树池和纪念碑。如今,常有市民在古树旁小憩或晨练。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义务植树科科长刘畅介绍,燃灯塔是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古塔上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当地百姓对家乡的情感,因此在1987年修缮文物的同时,施工方将塔榆通过移栽的方式保留下来。在新的生长环境中,园林部门对其采取了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环境、设置透气孔等保护措施,每三年对塔榆进行基础体检、六年进行一次精细化体检,从而确保古树健康生长。

2N8A2256.JPG

园林工人养护燃灯塔附近的古国槐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古树的种质资源,通州区林业工作总站近日组织职工试种塔榆种子。工作人员首先采集到塔榆树种,在保存适量树种作为标本展示、实验研究后,将其余种子分发给职工,分别采用泡水催芽、密封催芽、沙藏催芽等方式促进种子萌发,并栽植培育。下一步,通州区林业工作总站将依托专业院校,对通州全区150株古树的种质资源开展保护工作,探索将优质的古树后代更新到平原生态林地中。

未标题-2.jpg

《北京青年报》2024年5月25日相关报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