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将惠及全球
经济日报 2024-05-20 10:30

近段时间,美国一些政客、媒体彼此呼应,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超需求。事实上,当前汽车行业正处在转型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投入超前于市场需求是行业的正常发展方式。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传统燃油车的需求将被逐步替代,企业会相应改造原有工厂,向生产新能源汽车过渡,这是转型期内的动态转换过程。企业会根据经营计划适当调整,逐步实现产能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在市场占比的转换中,逐步实现调整,目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处在70%以上,完全在合理区间。

部分外国媒体将近年中国出口量增长与产能过剩联系在一起,说成“倾销”完全没有依据。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是因为中国产品质量提高了,技术升级了,企业经营服务能力提升了。之所以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是填补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供给上的阶段性不足,完全是市场行为。各国消费者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中国新能源汽车能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促进当地消费升级。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借鉴,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进入21世纪,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2016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引了方向,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环境治理等领域。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明确提出“双碳”发展目标,为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转型提出了战略指引,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

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中国在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汽车是能源使用大户,为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共识。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汽车行业一直沿着节能低碳和电动化的路线发展。在燃油车减排方面,追赶上了欧盟最严苛的标准;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而今十几年过去,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汽车这个百年行业,向电动化转型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规模市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在此期间,产业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取得重大突破,业已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逐步认可并接受,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优秀表现和比较优势,受到了全球同行关注,2024北京国际车展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总结过去经验,我国在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四大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技术创新方面,从“三纵三横”的战略布局、到“十城千辆”的示范应用,再到如今全面进入市场化,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策源地;在市场培育方面,通过引导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有力支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加速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先行先试、适度超前的发展策略,一二线城市的充电焦虑基本得到缓解,低线城市及乡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在引导转型方面,战略定力是指南,政策措施是保障。在十几年的转型过程中,《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政策适时提出,推动了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绿色发展加快转型,促进了企业产线投资改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率先进入电动化时代。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时强调:“当前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产业合作的产物,未来发展更加需要各方发挥优势、深化分工协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成果将会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将带动当地市场的繁荣,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就业带来福祉。中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非常愿意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积累的经验与国外同行分享,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全产业链比较优势,共享发展机遇,助力全球汽车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文/付炳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