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延庆砖石长城将全线无险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07:2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4日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

如何守护长城,弘扬长城文化?5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延庆区了解到,未来3年计划修缮长城精华重点段落3700米,实现砖石长城全线无险情。同时,至2026年,要打通八达岭长城至居庸关长城文化主题游径(延庆区段),建成八达岭长城大景区。

三年实现砖石长城全线无险情

5月17日,北青报记者分别到八达岭长城南段、花家窑长城、石峡长城探访延庆区长城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相关情况。

去年年底,八达岭长城向西开放南七楼延长线1245米,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处独特的游览空间。北京八达岭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艳伟介绍,这段长城在排除险情和病害后,保留了残状。开放采取小规模、预约制形式,让游客可深度游览。“在这一段,我们安排了专门讲解员,向游客讲述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深受大家欢迎。”

除八达岭长城外,延庆目前正式开放的长城景区还有水关长城、八达岭古长城和九眼楼长城。另外,还有岔道城、永宁古城、柳沟城等长城城堡和石峡、香屯等长城村落,成为长城景区游的有力补充。

目前,延庆区还有一些已经进行过修缮工程的长城。比如,花家窑长城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十年。相比八达岭长城的巍峨壮丽,花家窑长城更具内敛的古朴味道。在花家窑长城上,北青报记者看到,长城步道砖的两侧已经用三层砖进行了封固,与步道融为一体。

所有重点长城点段均得到修缮

1bt3_b.jpg

在保护传承方面,截至2023年,延庆共开展长城抢险保护项目50余项,修缮城堡19座、墙体22247.96延米;敌台106座;烽火台10座;实施安技防项目19项,涉及46座敌台、10989延米墙体及109008余平方米城堡,砖石长城抢险修缮率达到88%。八达岭、水关、古长城、石峡、九眼楼、大庄科长城等所有重点长城点段均得到抢险修缮,长城险情得到有效控制,为长城遗产的后期利用奠定坚实基础。未来3年计划修缮长城精华重点段落3700米、敌台5座,并根据实际情况机动开展长城遗产抢险修缮工程,实现砖石长城全线无险情、其他长城险情处置率100%。

微信图片_20240518072830.jpg

“按照文物保护要求,抢险是第一位的,首先要确保长城文物不会灭失,每年我们都有抢险的项目落地。其次,是修缮,按照最小干预的原则,逐步对长城进行修缮。”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刘满利说。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延庆区选取大庄科香屯段长城作为试点,进行考古、力学、病害学、数字化研究等多学科交叉“作业”,一边研究,一边修缮。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在长城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延庆区开展八达岭长城无人机数字化保护管理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增加智能化视频监控设备比例,提升可视化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对景区所造成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

建设八达岭长城大景区

根据《北京市延庆区长城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延庆区将持续加大长城遗产保护力度,实施长城抢险加固工程,未来三年初步计划投入专项资金3600余万元,重点修缮长城精华段落3700米。至2026年,要打通八达岭长城至居庸关长城文化主题游径(延庆区段),建成八达岭长城大景区,延庆区长城开放范围达到全区长城总长度的10%,长城文化游览体验人群突破1200万人次/年。

微信图片_20240518072837.jpg

环“延”皆山也,山上敌台、烽火台亦如散落在山间的明珠。刘满利介绍,八达岭长城、古长城、水关长城、石峡长城其实都连在一起,未来,修缮完毕的长城将逐步开放,形成八达岭长城大景区,根据长城本体情况,推出小规模深度游项目。

“大景区”需要更加完善的配套。延庆区八达岭镇党委书记李清华介绍,接下来八达岭景区的交通设施都将进行提级改造。在京礼高速大浮坨收费站出口附近,未来将建设一个游客集散中心,将小客车、大巴车和旅游专线进行分流,减少游客的交通耗时。

在打造“大景区”的同时,高标准改造建设中国长城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于2022年4月6日闭馆进行改造提升,按照计划,预计2025年12月基本完成博物馆的建设。

此外,5月16日,延庆区文物局揭牌成立,成为全市首个单独设置的区文物局。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同日成立。据了解,延庆区文物局负责全区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长城保护管理等工作。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加挂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管理中心牌子,归区文物局管理,承担全区长城文物文化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协助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相关工作。成立后的文物局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长城管理处发挥力量优势,有效理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将丰厚的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助力延庆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