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学者:“中国经济如何发展,这对印尼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19:15

4月19日至27日,印尼学者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增进印尼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理解,促进双边合作。在华期间,代表团实地走访了上海、西安、北京三地,并与中国专家学者围绕中印尼政治、经济、海上合作和人文交流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印尼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艾薇·菲特里亚妮已经来华十余次,在她看来,“百闻不如一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印尼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上,艾薇·菲特里亚妮表示,中国取得非凡发展成就令人惊叹,“中国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对印尼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印尼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谈经济合作

中国助力印尼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在此次访华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学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安临潼山任村就在骊山脚下,步行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仅需十几分钟,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白墙蓝瓦的庭院式二三层小洋楼,居民很多都是通过经营民宿获取收入。印尼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德古·达尔坦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希望将这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带到印尼,“在很多旅游资源聚集的地区,都是由大型连锁公司来运营酒店,西安则是让当地民众通过开办民宿参与到旅游经济的发展中来,印尼也在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样的经验值得学习”。

此前印尼政府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44%,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还将通过国际融资机制筹集约200亿美元资金,助力实现能源转型目标。此次来访的学者普遍期待,中国可以助力印尼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艾薇·菲特里亚妮表示,此次印尼学者代表团也走访了一些企业,看到了它们在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印尼非常需要的。德古·达尔坦托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希望与中国加强相关领域合作,并期待中国新能源企业扩大在印尼投资,在印尼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金英姬表示,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的承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这方面,两国合作大有空间。制造业对印尼国家GDP贡献最大,金英姬举例说,印尼的矿产资源丰富,从采矿到矿产工业,可以合作进行制造业提升,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中印尼双边贸易结构已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汽车、摩托、动力电池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量显著上升。

谈民间交往

为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此次来华访问的印尼学者中,既有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也有十多次来华访问或者在华学习生活过的学者。学者们表示,现在中印尼的经贸合作颇丰,但中国在印尼的“音量”仍较为有限,需要密切民间交往。

艾薇·菲特里亚妮指出,印尼社会当前对中国的了解依然比较少,中印尼之间存在一些认知上差异。印尼调查研究所执行主任、印尼国际伊斯兰大学教授查亚迪·哈南提出,印尼媒体在报道中国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时正面报道比较多,但在军事、政治、南海等领域,负面报道比较多,这会导致两国人民之间产生误解,两国需要就此展开更多工作,增进双方交流,推动中印尼之间关系稳定。查亚迪·哈南还提到,印尼国际伊斯兰大学目前还没有来自中国的教授,希望中国学者可以到访该校,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亚提·努费斯曾在印尼大学学习汉语,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国际关系专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此次来华是她第一次到北京,“学习汉语的第二天,我就学了一句话,‘你去哪,我去天安门’,但当时我都不知道天安门是什么样子。这次来北京,很开心可以亲眼看到天安门,原来是一个这么热闹的地方。”

据哈亚提·努费斯观察,在2013年中国与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两国学者分别发表了不少关于中印尼关系和各项合作的著作文章,但相互交流还有待加强。她所任职的中国研究中心,就是中国社科院与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合作建立,目前还在筹备中,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建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表示,目前中印尼学术交流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机制化合作,中国研究中心可以成为印尼人更好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期待中心尽早在印尼落地生根,为更多中国与印尼学者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公共平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
校对/杨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