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07:09
北京的企业生产经营有所好转,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增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夯实了“稳”的基础。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药研发等领域带动下,工业和科技服务业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均在一倍以上,消费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积蓄“进”的动能。有了“稳”的信心、“进”的基础,全力稳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北京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月18日,北京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8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高于上年全年增速0.8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加快回升,巩固了“好”的势头,政策措施发力显效,夯实了“稳”的基础,新兴领域加快发展,积蓄了“进”的动能。

无论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政策基础,还是对未来市场的信心,诸多利好因素,都为今年一季度北京经济实现“开门红”做好了铺垫。去年北京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给今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有了“稳”的信心、有了“进”的基础。

今年一季度,北京经济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首先是政策举措集中发力。国家宏观调控持续显效,北京集中出台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支持等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为推动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其次,北京着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快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推进实施,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增发国债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更好保障产业发展、城市运行和民生改善,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而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有效催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这些新质生产力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其三,持续丰富市场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有序推动15个商圈改造升级。启动京津冀消费季活动,举办欢乐春节、开门迎春等系列活动,文旅消费活力增强,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收入成倍增长,客流持续增加,有效需求得以加快释放。

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和系列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北京的企业生产经营有所好转,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增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夯实了“稳”的基础。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药研发等领域带动下,工业和科技服务业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均在一倍以上,消费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积蓄“进”的动能。北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内需、提信心、育动能,总体经济巩固住了“好”的势头。

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既有有利的因素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不仅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记首都职责使命,发挥首都优势,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也要更加注重稳中求进、系统施策,把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不但要更加注重以进促稳、提质增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奋力推进传统领域“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也要更加注重先立后破、改革创新,在“立”的基础上做好“破”的工作,紧紧依靠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破解难题,依靠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打开局面,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同时,要更加注重底线思维、防范风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严防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促进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更好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持续巩固扩大经济增长良好势头,才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深挖和涵养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才能更好将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加大前瞻谋划布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才能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全力稳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北京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