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象和谐新名片
经济日报 2024-04-13 11:00

日前,云南五项亚洲象地方标准正式施行。该系列标准的实施,对于进一步保护好我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象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象也是我国西南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种和伞物种。持续推动保护亚洲象不仅是保护单一物种,还可以让更多与象同在的其它物种得到保护,从而推动地方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系统综合性保护。

多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国内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50多头增长到目前的300多头,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一带。但从全球范围看,由于人类活动扩张、栖息地被压缩、非法猎杀等原因,亚洲象的数量一直在下降。这也对我国下一步保护亚洲象提出了更高挑战。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为了立足更高水平的保护,可根据亚洲象活动和迁移规律,参照大熊猫、东北虎等旗舰物种保护模式,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相关区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改善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扩大并动态调整适宜栖息地范围,积极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

保护与发展并重,推动人象和谐共处。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是全社会共同的财富。如何既保护好亚洲象,又满足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设立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提高用于保护象群的基础设施、生态移民、科研监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地方也应立足生态绿色资源,发挥亚洲象品牌优势,用活野象IP,提前设计一批以亚洲象国家公园为心、民族文化为轴、生态资源为点的精品旅游线路,促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利用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机会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亚洲象保护新格局。除了我国云南,亚洲象还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13个国家。面对亚洲象保护的诸多挑战,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共同打击非法盗猎和贸易,增强公众保护意识,保护亚洲象栖息地。加强国际间沟通协调,分享经验和资源,形成保护合力,促进亚洲象基因交流,增加物种遗传多样性,扩大种群数量,形成新的分布格局。

文/曹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