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持续聚焦老老人小小孩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07:29

全面建设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复制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老年友善医院、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新增普惠托位一万个……近年来,北京不断聚焦“老老人”“小小孩”,通过做好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婴幼儿托育服务等工作,瞄准这部分群体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需求,从供给侧发力,构建安全、有效、连续、便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加强对独居、失能等老人的探访关爱

去年年底,《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重磅发布,围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以及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等五方面制定了19项任务,积极构建完善养老服务的“北京模式”。除了完善普遍性的服务之外,也对失能失智等特殊“老老人”群体给出了具体安排。

按照上述文件要求,本市将持续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原则上由街道(乡镇)提供至少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普惠性养老服务。依托这些养老服务中心,“老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到更加细致、专业的照护服务,今年的目标为100家,建设工作在有序开展。同时,本市将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针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上门看望、电话问候等探访关爱服务。

根据同期发布的《关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的意见》,本市将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评估与信息归集、提升居家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今年将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2000 张。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本市也将聚焦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老年人给予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支持,同时引导和支持有需求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生活品质。

新增135个社区医院专病特色科室

对于“老老人”来说,看病就医是最迫切的需求。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方面,去年全市转型建设21家老年护理中心、12家安宁疗护中心、19家康复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85%,“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98.7%,老年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基层医疗服务的完善也在不断便利老年人就医。近年来,本市将符合基层功能定位、市民急需且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专业领域的病种、适宜技术,以及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内的服务项目,纳入社区专病特色科室建设范围。

3月11日,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消息,经评审,10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35个科室达到建设标准,确定为新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50家三级或专科医疗机构的108个临床专业科室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培育基地。目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的专病包括不少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康复(卒中、颈腰痛、膝骨关节病)、口腔科(牙周病)等等。

在安宁疗护方面,近日,市卫生健康委又确定朝阳区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8家医疗机构作为2024年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医疗机构,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为2024年老年护理中心转型建设医疗机构。根据规划,新一批的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将于10月建设完成,并开始接收患者。

今年本市将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

为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本市从增加供给、降低费用、保障质量三个维度健全婴幼儿照护体系,通过市级统筹、区级主责、部门协同,构建多元托位供给体系。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本市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岁至3岁托班,全市有213所幼儿园举办托班,新增托位6039个。今年,北京将支持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参与托育服务,依托优质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积极构建托幼一体化工作体系。按照机构园所成熟一家、转型一家的原则,力争实现年内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的目标。

如何保证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要保质量,即保安全,孩子交到托育机构手里,必须确保孩子是安全的。其次,孩子在托育机构能够得到符合标准的服务。“在这方面,卫健、教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应的对于托育机构的评价办法,也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标准,即服务规范地标,让这些托育机构开展服务有章可循。”该负责人说。此外,市卫健委将组织各区开展全面监测评估,从招生情况、入托月龄、家长满意度等一系列指标入手,深入评估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效果,理顺流程、完善标准、优化机制,保障普惠托育服务增量提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