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别让“健康概念”成食饮品营销噱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16:32

在直播间看到“0糖、0脂、无添加”等概念便放心地买买买,渴了馋了看到各茶饮品牌推出“美味又无负担”的饮品便无顾虑地下单……上海市消保委日前进行的消费调查和检测结果,或许能给消费者提个醒。(3月15日《工人日报》)

现实中,很多消费者热衷于购买带“健康概念”的食饮品,但不可盲目下单。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显示,100个直播间中有83个涉及“无糖、无蔗糖、无添加糖”等相关产品,主播口播、网页和产品标签与检测结果之间,近半数存在差异或误导,如某些宣称无糖的产品实际含糖量非常高。某些产品并不需要添加色素或防腐剂,而有些宣传“0添加”则是营销噱头,100个直播间中涉及宣称“0添加”的产品共计66件。

按照国家标准,每100克/毫升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不超过0.5克,可标注“无糖”。但是,许多商家把“无糖”概念偷换成“没有添加糖”,或把“糖”的概念偷换成“蔗糖”,如用麦芽糖、糖浆作为糖的来源,却宣称“无糖”或“0糖”。“无添加”或“0添加”也是一种营销话术。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能提升其风味、口感,真正的“无添加”食饮品几无可能,不然就只能是纯水及各种“初级农产品”。

消费者追捧“健康概念”食饮品,商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和组织生产,本无可厚非,且值得鼓励。但主播宣称的“0糖、0脂、无添加”食饮品是否名不副实,消费者则须打个问号。比如,上海市消保委对某品牌的网红饮品“草莓啵啵酸奶”就提出了质疑,这款600毫升的饮品中含有高达35.3克的蔗糖,相当于约7块方糖。这对于主播宣称的适用“控糖人士”“孕妇”等人群来说会有一定风险,涉嫌误导消费者。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商家或主播打着“健康概念”噱头,给一些食饮品贴上“0糖、0脂、无添加”等标签,不仅让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还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叫停这类营销行为,避免其误导更多消费者。

近年来,随着相关整治的深入,一些探触食品安全底线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大大减少,而把“健康概念”当作营销噱头的商家、主播仍未受到应有的监管和约束,试图在这个高溢价、高利润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有关部门应联合电商平台,进一步规范直播间广告宣传,加强对主播和消费者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随意使用“高、富、减、低”等涉及产品“健康概念”的表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有关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商家、主播的资质审查,引导其依法诚信经营、通过正当手段营销,拒绝欺骗误导消费者。同时,对营销方式、直播内容等进行有效监控和约束,对涉及违法违规的营销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向职能部门移交相关线索。这既是平台的职责所系,也是推动电商及直播带货健康发展的关键。商家和主播必须老老实实经营、规规矩矩营销,靠产品的品质、价格和服务赢得消费者。

消费者在面对直播间“健康食饮品”营销时,不要盲听盲从,应查看食品标签中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避免被“0糖、0脂、无添加”等概念忽悠。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