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收敛 兼并重组等仍是化险主要方式
证券日报 2024-03-09 19:56

全国两会期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再次成为金融业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成效不断显现,风险持续收敛。就下一步改革化险路径,多位业内人士建言,仍可以通过推进市场化兼并重组、完善高风险机构处置制度安排、提升中小金融机构治理水平、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等举措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高风险金融机构占比很小

2023年四季度相继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到了化解、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相关内容。今年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时,将“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放在首位。

实际上,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

具体到高风险银行机构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1月25日表示,有少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一些风险,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仍较高。从全国来看,这些风险较高的中小银行的数量和资产总额以及不良资产总额,无论是占整个银行业的比例,还是占中小银行体系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

保险机构方面,据监管披露,在2023年四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中,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险企共14家,D类12家。C类及D类代表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或在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中的某一类或几类中,存在较大或较为严重的风险。整体来看,这两类险企占保险公司总数的比例也较低。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少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既面临一些共性风险,如盈利能力弱、风险敞口大、公司治理不健全等,也面临一些“个性”风险,如部分银行的杠杆率过高,部分保险公司的精算定价能力不足,部分信托公司存在业务创新风险。

由于中小银行的数量众多,资产规模较大,其目前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最受监管部门、金融业、资本市场关注。目前,全国共有中小银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总资产达110万亿元。

谈及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个别地方中小银行仍然存在公司治理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数字化转型压力加剧等背景下,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存在治理机制有缺陷、经营能力较弱、风险抵补能力不足等问题。由于这些银行主要服务小微、三农客户,导致其面临的信用风险高于大型银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昀对记者表示,个别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可能会有所攀升;加之银行业净息差整体呈下行趋势,中小银行的盈利空间也将继续承压,进而影响其抗风险能力;此外,部分中小银行还面临风险管理能力存在短板等潜在的经营风险。

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商业银行有所不同。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表象看,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着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代理人流失、保费增速放缓等风险;从实质风险看,中小保险公司自身在产品、渠道、精算、风控和科技等领域的核心能力不足,无法与大型险企竞争,难以满足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粗放型发展模式无以为继等,才是当前最大的风险。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院长邢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三分类新规实施后,当前中小信托公司主要面临三类风险:战略规划决策风险、创新业务经营风险、信誉或声誉风险。

下一步要啃剩下来的“硬骨头”

就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难点,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高风险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仍然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高风险机构数量和占比明显下降,但剩下来的基本上是“硬骨头”,后续化险的难度可能会更大。不过,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化险,并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曾刚亦认为,此前的改革化解了地方中小银行的存量风险,并促进其建立起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制度。但也应看到,一些潜在的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此外,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分析称,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面临的最大难点是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点不同,化险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的机构制定专门的方案。

在保险机构改革化险方面,周瑾提到了两个层面的难点:主观上,部分中小险企经营理念仍停留在旧有模式上,经营理念难以转变;客观上,一些中小险企资本实力、品牌影响力、服务品质、科技水平、风控能力均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转型与发展捉襟见肘。

中小信托公司改革化险的难点与险企颇有类似之处,邢成表示,一是信托公司转变经营理念较为困难。今后融资类业务或逐渐消失,如果信托公司经营理念没有颠覆性转变,经营将非常困难。二是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在资产管理信托大类中,标品信托将会成为主流,但券商、基金在标品业务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信托公司短期难以撼动。三是团队、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人才不足将成为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障碍和“拦路虎”。

仍需多措并举推动改革化险

对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而言,摸清改革化险的主要难点和阻力后, 对症下药并找到可行路径尤为重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期提出,下一步,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一是坚持稳妥有序,二是分类精准施策,三是深化标本兼治。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同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路径也不相同。从银行机构来看,董希淼提到六方面路径:一是完善高风险机构处置的制度安排,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处置机制。二是发挥存款保险的流动性救助作用,制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三是推进高风险机构市场化兼并重组。四是加大高风险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采取更多差别化措施,综合运用现金清收、自主核销、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理力度。五是提升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水平。从股东资质、关联交易、组织架构等方面着手,强化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六是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

曾刚也表示,目前来看,分类施策、兼并重组是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和改革的主要方式。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需将资本补充和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在夯实中小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经营机制、提升竞争能力,为地方中小银行经营效率提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

曾刚还提到,政策与监管层面也可以为中小银行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例如,可以适度降低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一方面可以考虑适度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向中小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此外,可以继续加大对中小银行的贴息和低成本资金支持。二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需对普惠金融市场的竞争与定价进行进一步规范,在引导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的同时,应避免恶意的、明显低于合理水平的贷款定价。同时,进一步规范存款、理财市场,加大对存款自律机制执行的监管力度,强化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控,适度加大对资金套利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产品规范发展。

而在保险机构方面,周瑾表示,对险企自身而言,首先要找准定位,寻求与自身资源和实力匹配的细分客群和赛道,打造核心能力;其次,要有战略定力,坚守长期主义,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小而美”模式。此外,建议监管部门加大高风险中小保险机构的退出力度,鼓励行业市场化兼并重组,并对基本面良好的中小险企实行差异化监管,鼓励中小险企差异化发展和创新变革。

在信托机构方面,邢成表示,信托公司需要充分依托信托制度特有的灵活性优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三分类新规为依据,打造自己的特色业务和核心利润支撑点,坚守差异化、专业化、精品化经营策略。监管方面,资管司作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司局,承担着信托公司等机构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建议后续根据行业转型需要,强化对高风险机构的现场调查,积极开展个案风险处置。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