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比孩子的成绩更重要,代表委员支招
中国教育报 2024-03-07 10:51

今年全国两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代表委员们从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校医社”联动服务机制、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等方面提出许多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了哪些部署?要培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父母需要怎么做?

多位两会代表委员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围绕如何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应该如何协作等问题,代表委员谈看法、提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针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与培训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纳入地方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和学校综合绩效考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评优评奖中给予心理健康教师适当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认为,学校与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方面的作用无法相互替代,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家校应当协同构建更加牢固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国家督学陈伟志建议,通过立法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治理效能,提升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再次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建议提出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分担机制,以及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校医社”联动服务机制等,希望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023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想要培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

这三件事父母请注意

这些政策、举措,让人安心、放心,越来越多的力量和智慧汇集起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孩子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家庭永远都是第一道关。

家庭健康了,孩子才能心理健康,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这三件事父母请注意。

不要让学习成绩成为孩子唯一的价值感来源

很多孩子把学习当成家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任务,没有目标感,同时,他们无法从生活其他事情中获得价值感,渐渐地不能好好地与身边人相处、不懂如何与世界相处。

学习之路上,来自家庭的爱与支持越多,孩子内心才富足。

不以“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

亲子关系容易掉入“控制”的陷阱,这种控制最让孩子感到痛苦。

幸福的家庭,少不了界限感;幸福的孩子,也少不了来自父母的放手和尊重。唯有放手,孩子才能在不断尝试和经历中,发展出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

不要破坏孩子的独立性

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脆弱、禁不起打击,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有关。当孩子遇到问题立即给予帮助,不肯给孩子一次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心。

孩子需要实践与探索来获取自身的自信,不要小看这种实践,它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食其力的能力,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也会尝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而不是逃避或一蹶不振。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