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就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安街知事 2024-03-06 08:33

(一)

迎着浩荡东风,“两会时间”开启。来自天南海北的代表委员,带着亿万人民的嘱托齐聚一堂,擘画未来发展蓝图,回应民生热点难点。

每一位代表委员的身后,都是一方水土,都有一方百姓。每一份建议与提案背后,都凝结着脚力与心力共同发力的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李莉坚持定期到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和残障人士家中访民情、听民声;全国政协委员粟斌深入18个省份近30个城市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问题……

一份份提案建议,与百姓当下的现实关切高度契合。群众关注期盼的,就是两会共商共议的,这其中鲜明的民生导向、务实精神,正是成就两会“热搜体质”的原因。

(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改革发展的“全景式关注”,对百姓生活的“全时段观察”,成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鲜活注脚,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与一些国家将民主作为装饰品,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政客“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抛之脑后”不同,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安排,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以两会为例,形式上,人民既能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能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相得益彰;时间上,民意集纳、传递不只在两会期间,代表之家、委员联络站、网络留言板等常态化沟通平台就在身边,让群众能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空间上,代表委员来自全国各地域、各行业,“条条”“块块”全覆盖。

恰如国际观察者所言,在中国,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确立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

(三)

真正的民主,就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来说,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始终是响亮的“行动格言”。

代表委员瞄着痛点难点向下调研,带着意见建议向上反馈,打通“江湖之远”与“庙堂之高”,呈现最现实的问题矛盾。与此同时,两会也愈发注重加强依法监督。比如,公布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交由哪些单位办理并答复,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立案多少件、办复率为多少。有督办、有回音、有落实,有力推动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日常生活的难点痛点在哪、怎么解决,老百姓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实践也证明,在调研中摸清诉求,在共商中求取答案,就能最大限度汇集民智、凝聚共识,让治国理政事半功倍。

数据显示,2023年国务院各部门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近4700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比如,针对建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一系列建议提案,相关部门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等政策措施49项,育儿家庭得到切实实惠,生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力度和温度。

(四)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让中国能够全心全意探索创新“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方案。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今年全国两会承载着更多更高的期望。

外部形势严峻复杂,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大国科技竞争博弈日益加剧,如何培育好发展好新质生产力?“就业难”“招工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何解?基层医疗服务仍有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从哪发力?

长长的问题清单,无不是各个层面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都需要代表委员积极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带动会场内外形成开放深入的讨论氛围,推动更多好政策、好方案出台落地。

有人说,看两会的“门道”在看人、看事,也看精气神。

两会是一个直观感受中国制度优越性和独特性的窗口,也是一个夯实制度自信、坚定前进步伐的节点。当越来越多具体而微的梦想诉求在这个平台寻找到“最大公约数”,势必凝聚起埋头苦干、善作善成的奋斗合力,书写更多充满希望的中国故事。

编辑/周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