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北京7000余个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20:38

3月5日,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国文联、中国科协、中国残联、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钢文馆举行。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倡议书》,从科学理论我践行、美好生活我创造、文明新风我弘扬、文化传承我助力等四个方面,倡议人人做文明实践行动者,做雷锋精神传承人,用奉献书写大爱、用行动实践文明。

据了解,“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将结合实际,围绕文明实践主题,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人们践行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创造新生活,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各区活动精彩纷呈

当天,北京市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系列活动。全市7000余个文明实践站聚焦民生需求,开设志愿服务大集、组织文艺汇演、开展图书交换等活动,现场进行志愿服务风采展示、志愿者招募、服务需求对接等,共举办活动2.8万余场。

社区居民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验燕京八绝的雕漆技艺、金漆镶嵌;新就业群体外卖、快递小哥跟着面点大师学习面点制作;老年居民跟着老师学习急救知识,和手语老师一起“唱”起手语歌……上午,石景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文化活动,吸引了200余名老街坊参加。

活动现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海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侯雪等非遗传承人到现场为社区居民展示、讲解非遗技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资讯中心服务主任周向东告诉北青报记者,燕京八绝博物馆是北京市第一家将展示宫廷艺术和体验宫廷技艺相融合的非遗博物馆,就在模式口大街的驼铃古道。他们除了把市民请博物馆,还邀请传承人走进社区、学校,通过非遗体验的互动,让市民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精湛的技艺。

“一个人有没有呼吸,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判断?看、听和感觉一定要学会。”在文明实践中心的二层,6、7名社区居民围在急救专家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的讲解,专家在讲解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帮助居民记忆急救的关键点。居民们告诉北青报记者,石景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文化服务,丰富了业余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数。

同日,东城区举办了“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文明使者”纪念雷锋精神六十一周年讲堂活动,邀请《雷锋》杂志编辑部主任、雷锋宣讲团团长卜金宝以《雷锋,离我们最近的那颗星》为题,为青年志愿者、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天坛文化小使者们进行宣讲。卜金宝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大量珍贵影像资料,用文字将“雷锋”形象进行了真切还原,现场参会人员跟随着卜金宝的讲述,一起回望那一段段深入人心、感人肺腑的峥嵘岁月。青年志愿者赵婉婷说:“聆听了卜主任的宣讲,我更加了解了雷锋同志,更加深刻地领悟了雷锋精神,深受感染、备受鼓舞,同时更感受到了时代楷模的伟大精神力量。”

学雷锋扎根首都高校

学雷锋纪念日前夕,北京市广泛开展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活动,组织师生志愿者围绕城市治理、民生需求和文明创建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名人故事汇”志愿行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师生志愿者走进名人故居,在观众预约、义务讲解、特色活动策划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名人生平及所处时代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书香未来”志愿行搭建起志愿服务和书香京城建设的桥梁、打通了从高校到基层社区的通道,组织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师生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阅读志愿服务实践中体会首都文化。“非FUN创意”志愿行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师生志愿者设计公益海报,校地合作共绘文化墙,扮靓社区公共空间等,引导树立良好文明风尚,推动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另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首都文明委每两年命名一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示范站(岗)”,累计命名志愿服务站(岗)8750个、示范站(岗)1219个。持续开展五星级志愿者认定和表彰工作,累计认定9批五星级志愿者共10675名,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志愿者积极性,激发了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截至2023年底,“志愿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461.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7.5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69.8万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