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丨陆游:生命不息 爱国不止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4-02-17 19:00

▲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此后一生,看尽了战火中流离的百姓和破碎的山河。他少年立志,收复失地,北定中原;他矢志不渝,不为浮名,只求报国。陆游的人生里总有一种力量,让他于挫折中奋起,于苦难中坚强。

生逢乱世一腔热血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中旬,陆游降生在淮水上的一艘官船中。淮南转运使陆宰因调任经西路转运史,坐船赴任,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他陷入沉思,当下的时局就像眼前的处境,风狂雨骤,飘摇不定。

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国灭亡辽国后,乘势挥师南下,入侵北宋,北宋军民如一盘散沙,节节败退,而朝廷内部却忙于党争。宋徽宗想到的对策只是逃跑,把这一副担子交给太子赵桓(后称为钦宗)。新皇即位,改次年年号为靖康元年(1126年)。

靖康元年四月,被打为旧党的陆宰被免去职务,贬为平民。陆宰携家眷南迁山阴(今浙江绍兴),沿路兵荒马乱。

随后的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批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被俘,一齐北去,北宋王朝自此灭亡,南宋时代由此开始。

陆游既出生于国破之时,又出身在极有爱国思想的官宦世家,耳濡目染抗金英雄们不畏强敌的事迹,恢复山河的壮志理想便在他心底扎下了根,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他写下一首首激情澎湃的爱国诗歌,激励自己,惊醒世人。

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陆游不仅“年十二能诗文”,还学习了骑马、射箭和兵法。伴随长辈谈论国事成长。陆游28岁参加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压了秦桧之孙秦埙一头,引来秦桧“特别关注”。次年,他参加礼部复试,又名列前茅,加之大谈不忘国耻和为民请命,故秦桧越权干预,陆游被以“喜论恢复”为由黜落。

陆游正气浩然,写诗明志:“奈何七尺躯,贵贱视赵孟!”直至秦桧身死后,朝廷呈现清明气象,陆游的仕途开始出现转机,被举荐为官,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1162年,力图北伐的宋孝宗即位,听说陆游博学多才亲自召见他,甚至赐他进士出身。这时,陆游已经38岁了。但由于隆兴北伐失败后,陆游仍极言北伐之事,还劝谏宋孝宗罢免佞臣,终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被免官。

理想抱负咫尺天涯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已赋闲四年的陆游接到了朝廷要他到夔州任通判的通知。这让他大为振奋,当即前往西塞边陲。因为驻守川陕交界南郑一带的王炎是主战派的领袖人物。王炎也早就听说过陆游的才干,于是在1171年聘他至幕府襄理军务。陆游在这里毫无保留地数次向王炎献计献策,洋洋洒洒写下万字平戎对策。

朝中主和派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随即被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无疾而终。

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以诗为武至死不渝

陆游无论是在朝廷、地方做官,还是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爱国思想始终是陆游思想中最核心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诗词,成为他诗词作品的主旋律。

1190年,65岁的陆游归隐鉴湖。宋朝优待文人的环境,让他过上了比较富足充实的退休生活。他读书、农作,享受生活。春天,踏青郊外打卡,赞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暖”;冬天,窝在家里撸猫,发一条“我与狸奴不出门”。

他想借着故土小园,把自己的壮志压在心底,却怎么也压不住。余下的岁月里,陆游不断地被启用,又不断地被罢职,虽这样起起落落,但他仍旧保持拼却生命为国一战的真豪情。

就当陆游觉得余生再也北伐无望时,主战派韩侂胄北伐的消息传来,将陆游调进朝廷。当时陆游已到耄耋之年,要北伐的消息使他热血沸腾,然而北伐又失败了。南宋再次向金求和,割地赔款,用屈辱换得一时苟安。

嘉定二年(1210年),奋斗了85年的陆游,在他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把儿孙们叫到跟前,将自己的毕生心愿凝练,临别写下千古名篇《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的心永远为国家跳动。

逝者如斯,

陆游,

以其铿锵的风骨,

屹立在文坛的顶峰。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央视网、中国书画网、《学习时报》、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