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送来政策大礼包 银行业息差压力有望缓解
第一财经 2024-01-28 04:02

1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结构性降息,同时对经营性物业贷款松绑。机构普遍认为,一揽子利好政策将为金融机构加大实体支持力度进一步打开空间。

相关政策对银行具体影响如何?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及银行业人士一致观点在于,降准将在前期存款利率调降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息差压力,对“开门红”形成助力;结构性降息并放宽小微贷款标准等,有助于增加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对息差会有收窄效应,但规模利好更明显。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央行发布会多个提法和市场利率来看,下月LPR大概率还会下调,1月未降主要考虑开门红影响。考虑到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有望进一步抵冲息差压力。

对于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贷款主体等条件放宽,有银行业人士表示,政策落地有望缓解房企短期债务压力,且相比前期市场预期的放宽流动性贷款更安全。不过从受益主体和放贷动力来看,短期可能依然集中在头部房企,用于归还本行债务的贷款发放动力更足。

超预期降准降息助力开门红,如何影响银行业务和息差?

1月24日,央行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并于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于此次降准,市场期待已久。多位机构人士表示,虽然时间晚于预期,但幅度超出预期,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缓解息差压力、扩大支持实体空间的目标明显。此前两年,降准幅度每次均在0.25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说,此次降准和结构性降息主要有三重意义,一是释放稳信贷、稳物价的积极信号;二是加强政策沟通,引导市场预期;三是明确我国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我们认为降准旨在为银行开门红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据林英奇测算,此次降准有望提升银行净息差1BP,为营收和利润分别贡献0.5%、0.9%(年化)。

2023年以来,国有大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先后3次引导银行业存款利率下调,尤其在12月开启了一轮范围和幅度更大的调整。相比之下,去年12月和今年1月LPR均按兵不动。叠加此次降准,多位机构人士表示,信贷需求恢复缓慢同时又面临息差压力的背景下,这对银行冲击全年信贷目标和筹备开门红给予了很大空间。

有华中地区城商行人士坦言,2023年信贷目标完成较为艰难,年底降息释放一批需求,才得以超额完成。该人士表示,目前银行从负债成本向资产定价传导已经很快。

该城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岁末年初冲量和财报压力,如果短期内不降准降息,部分银行可能存在上调部分贷款利率的预期打算。这与近期不少银行花式降低消费贷利率形成较明显的割裂状态。该人士称,考虑到前期各行重点针对信用贷利率“内卷”竞争,此次降准将对抵押类贷款定价可能影响更大。

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在加大信贷支持、政府债供给增多等背景下,银行间流动性整体持续偏紧,央行主要通过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投放基础货币。国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表示,相比之下,上述资金期限短且成本较高,此次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一方面可以置换MLF(当前利率2.5%),另一方面增加信贷投放。

具体到银行影响,马婷婷认为,生息资产收益率越高的银行将受益越大。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可查数据的38家上市银行中,生息资产收益率在4%以上的银行有21家,其中多数为城农商行,常熟银行以5.18%居首,平安银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也在4.5%以上。相比之下,国有大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普遍更低。

此次降准后,市场对下月MLF、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预期升温。央行在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到,存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下调有助于推动LPR下行。

林英奇认为,考虑到汇率压力减小,预计2月1年期、5年期及以上LPR可能同步下调10BP,MLF预计持平。

“没有在1月下调可能主要考虑到银行开门红信贷投放规模占比较高,为了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特别是对于部分中西部高风险中小银行。”林英奇表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国内农商行净息差约1.9%,相比2018年的3.0%大幅下行,高于大型银行和股份行,但不良率(3.2%)明显高于大中型银行。

结合央行提到的“综合考虑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股息率等的比价关系”,林英奇预计,定期存款利率今年仍有20BP以上的下调空间,将对新的LPR下行形成对冲。

普惠金融扩容银行动力足,经营性物业贷松绑效果待观察

林英奇认为,包括结构性降息,以及“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央行最新提法在内,均意在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1月2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9.06万亿元,同比增速(23.27%)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3.13个百分点,利率逐年下行。未来,将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前述城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相当于进一步拓宽了客户群体,既包括存量成长起来的客户,也包括新增客户,其实也反映了近年来普惠业务的发展,符合企业成长的特点。

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企业能够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规模利好之外,不得不考虑的依然是息差压力。“如果息差压力比较大可能拓展的动力会弱一些,但整体会提升小额信贷可贷性,综合来看,对规模利好的考虑会多于息差压力。”该人士表示,尤其对地方银行来说,当前拓展小微主体客群相较大企业更容易。

房地产也是此次一揽子利好政策中的重点支持领域。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放宽了经营性物业贷款的用途(2024年底之前可用于偿还房企及集团控股公司存量债务)、主体(可以是开发商)、额度(提升至承贷物业估值的70%)等。

对此,林英奇认为,用途放松有望改善优质房企流动性状况,但对于已出险、非正常经营的房企本次政策变化影响可能有限。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相当于在销售不佳、融资不畅的情况下,又为力所能及地房企增加了一条融资通道,缓解存量债务压力。

有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经营性物业贷款已经运行多年,但近年来,因为写字楼出租率下行、酒店入住率下降、百货商场景气度不佳等原因,大部分经营性物业经营回款并不足以偿还贷款本金,部分银行也陆续不再发放此类贷款。新规有望重新释放这一产品的活力,但各行放贷动力更多来自于偿还本行债务,这对改善不良率有积极效果。

从各家银行来看,目前经营性物业贷的规模并不大。据金融监管研究院统计,以中行为例,截至2023年底,该行经营性物业贷款1500亿,占总的贷款余额不到1%;平安银行2022年披露数据看经营性物业贷占比略高,和并购贷款合计占贷款余额也就2%。

前述股份行人士进一步指出,经营性物业回款周期长,可为房企赢得一定时间,但近年来这类资产价值面临缩水,可能会影响银行放贷动力。“但是真正优质的经营性物业,大家还是很愿意做的,要看具体项目。”该人士对记者说。

就在2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近期将召开相关工作部署会,要求银行尽快行动起来,在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下,与住建部门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肖远企表示,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

他还指出,将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门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指导、督促银行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资需求。

前述发布会上,央行还提到,要优化房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个人贷款的利率关系。林英奇表示,当前首套房贷平均利率约为3.9%,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为4.2%左右,而部分消费贷、经营贷在同业竞争下形成3.0%左右甚至更低的利率,利差形成的套利空间导致部分经营贷、消费贷被用于购房和置换房贷,接下来不排除进一步下调新发放房贷利率,同时规范过低的消费贷和经营贷利率。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