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首个“午休躺睡”规范让午睡不再“躺而无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16:46

1月16日,浙江省中小学“午休躺睡”现场会在钱塘区幸福河小学举办,会议现场发布《钱塘区中小学生“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明确提出应尊重学校和学段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开展“舒心躺睡”工作,务求实效。这是全国首个由县(市、区)制定的中小学午休躺睡标准,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1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午睡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早在1986年就有关于“人类睡眠与觉醒的节律实验”中发现,人完全清醒的状态只能持续差不多4小时,4小时左右就会发困一次,在一天当中,人最容易觉得想睡的有两个时段——凌晨1:00-4:00和下午13:00-16:00。适度的午睡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在学习上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孩子的睡眠时间,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各地对午睡时间的把控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要求不得低于30—40分钟。

不过在实践中,有些地方的午睡既没有做到“睡得够”,更无以确保“睡得好”。 “睡得好”的时间很容易满足,“睡得好”的过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睡得不舒服”成为常态。由于大多数学校条件有限,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配备宿舍休息,学生只能趴在桌子上午睡。有专家提醒,中午趴在桌上午睡具有多重危害性,包括呼吸不畅通、脊柱变形、视力受损、胃胀气等。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应当预防午睡带来的隐性伤害。

所以尽管相关方面已出台了明确要求,不过午睡“躺平”的实现率并不高。2023年,相关媒体在山东调查后发现,部分学校还未推行午休躺睡计划,执行的首选走读或校外托。不过,还有一些学校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全覆盖式的“躺睡”。比如济南历下区龙鼎实验学校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不同方式让学生实现从“趴睡”变“躺睡”。学校要么给每个孩子配备一套可躺睡桌椅,要么将闲置教室改造成“午休室”供学生躺睡,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何由趴睡实现躺睡,之前并没有成文的规范,学校因地制宜各出妙招,甚至出现了一班一策的差异化。有的有的学校采用可折叠桌椅、折叠床,有的学校将空闲教室、活动室改造成午休室,凡此种种不一而论。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午睡要实现躺睡,固然受一定的客观因素的限制,但之所以未能全部实现,主要在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做到“有条件利用条件,无条件创造条件”。

事实上,总有一个思路能够解决问题,既经济高效又全部覆盖,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杭州探索全国首个“午休躺睡”规范,其意义不在于“首个”的突破性,而在于其首先尊重了客观事实。该规范没有采取统一的模式,而是尊重差异性和多样化,以自身经验形成了“钱塘标准”,为其他区县提供参考方案。《方案》不仅在躺睡服务的目标、原则和流程做了相应的指导,而且在服务流程中,还对获取躺睡需求、整合躺睡场地、选择躺睡方式、躺睡寝具和明确躺睡流程这些方面做了指导。

简单来说,方案对于如何利用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社团活动室等场地,选择折叠床、躺睡垫、睡袋、卡通床等不同寝具等十种躺睡方式,都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引,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方案,找到了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份“午休躺睡”规范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其他地方可以借鉴和参照。相信标准一旦得到普及和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就能实现从“趴睡”变“躺睡”,午睡也能实现从“睡得够”到“睡得好”的实质性升级。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