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绘就和谐宜居生态之都更美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07:00
“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殷殷嘱托。北京森林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开启了新征程。让城市绿色景观进一步丰满起来,让大美平原森林生态斑块互联互通起来,让生态廊道全面贯通起来,让野生动物的“绿色家园”丰富起来,让森林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景观延续起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将迎来更加幸福的明天。

1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北京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省级城市。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尺度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诸多努力,终于让绿色成为北京的城市底色,北京就此迈上建设更高水平和谐宜居生态之都新征程。

北京曾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城市。降雨等气候条件存在天然短板,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建筑和产业密度都很高,土地资源宝贵,让城市拥抱森林绝非易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国务院正式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批准列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森林城市建设被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相关落实措施,提出2025年前达到全域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为了这个目标,北京接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24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6.2%提高到49.3%,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为了这个目标,北京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293公顷,完成留白增绿、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800公顷,建成城市休闲公园309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609处、城市健康绿道1405公里,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6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为了这个目标,北京通过打造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奠定了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的绿色基底。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陆生野生动物608种,其中鸟类达515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北京的绿色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绿色基底基本稳固。从山野乡间到市民身边,绿色不仅为这座国际大都市营造了亲近自然的宜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也在生动呈现。草木苍翠、虫鸣鸟啼、鸢飞鱼跃的生动场景,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生态发展理念革新的真实写照。

这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革新。从前,生态建设往往要为产业、人口的扩张让路,一块地空出来之后该怎么规划,各职能部门要一起开会定方案,绿化部门往往没有多少发言权。如今,甭管地块大小,开展规划的头一件事是要做生态评估,把绿色空间先定下来,然后才能布局住宅、工业、商业等,因地制宜、留白增绿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一条重要原则。留白,是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规划弹性适应能力;增绿,是推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为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扩大城市生态容量。

这是科学绿化理念的革新。北京以近自然理念营造高标准森林,科学二字贯穿始终。从根据平原、浅山、绿隔、新城等区域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填空造林、断带补齐、湿地恢复,到坚持“乡土、长寿、食源、美观、抗逆”十字方针,突出本地苗木和实生苗,注重食源、蜜源植物和坚果、浆果类树种合理配置,再到山区造林禁止全面割灌,加大对现有树的抚育,平原造林坚持就树成景、就地利用,北京绿化从增量向提质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殷殷嘱托。北京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标志着北京森林城市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开启了新征程。让城市绿色景观进一步丰满起来,让大美平原森林生态斑块互联互通起来,让生态廊道全面贯通起来,让野生动物的“绿色家园”丰富起来,让森林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景观延续起来,北京将从“绿起来”迈向“美起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将迎来更加幸福的明天。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