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丨小寒: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4-01-05 17:00

节气

小寒

每年1月5~7日,太阳位于黄经285°时是小寒节气,转眼间冬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由于小寒正值数九天中的“三九”隆冬,往往是天最冷、雪最多的节气。

小寒的天气,按照陶渊明的说法是:“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风雪交加,几乎是一种常态。即使大白天,也时常天色晦暗。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节,北方的喜鹊感到阳气,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

三候雉始雊

“雉雊”的“雊”为鸣叫的意思,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

小寒习俗

从小寒节气开始,人们就要忙着准备迎接新年了,正如农谚所说,“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故而小寒的民俗多与迎新年有关。

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远方的游子也期待着与家人团圆,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终点。

踏雪寻梅

梅花自小寒时初绽,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探梅寻芳者日渐增多,若有瑞雪相衬,更添赏心悦目,风雅之致。寒冬腊梅,残雪金阳,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寒地坼,冰期十分长久,人们在冰面厚实的地方,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时称为冰戏,也称冰嬉。《宋史》记载:“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

吃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人讲究吃菜饭,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小寒养生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小寒节气正值“三九天”,可以说是全年最冷的节气。因此,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

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提示我们冬天注意头部保暖的重要性。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既温肾补阳,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饮食应以温补为主

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说明小寒进补十分重要。此时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

调畅情志慎忧思

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此时应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可以多听听音乐,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为生活增添乐趣。

冬练三九

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小寒节气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习惯晨练的人们,适当推迟外出时间,尽量日出后锻炼。同时,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

小寒诗词

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冬天最冷的日子来了。冬日在此刻厚积薄发,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新年,文人墨客将对寒冷的感知挥洒至诗词之中。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蜡梅香》

宋·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

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

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本篇图文摘编自《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人民网、古诗文网、包图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Pexels.com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