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十中为学生厚植成长沃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9 15:50

从劳动课上介绍摘柿子的工具、美术课上绘出美丽的柿子图,到语文课上欣赏相关诗文、地理课则追寻柿子的原产地,生物课上,学生们会解剖柿子,探究柿子的内部结构,学习制作“果丹皮”“果脯”等。日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研发的“柿柿如意”课程正式走进课堂,校园里挂在枝头的柿子摇身一变,成为了生物课、劳动课、美术课等多门课程的重要素材。近年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充分挖掘、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设计各种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课程,调整课堂学习方式,营造科学实践氛围,为学生厚植成长沃土。

改变课程供给助力学生成长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校园里,一草一木皆为题材,一砖一瓦全是课程。”据该校副校长骆玉香介绍,学校教学楼前面有一排柿子树,每到成熟的时候,常常引来同学们驻足观瞻,有的时候还会跳起来试图摘柿子,也有学生会问老师一些问题,比如柿子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柿子的种子在哪个部位,柿子不熟的时候为什么是涩的,如何去除涩味,柿子的原产地在哪里?

看着同学们的不断发问,骆玉香就在思考,以往学生的学习状态多是“要我学”,是被动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校传授知识点、学习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果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重新设计课程,改变学习方式,是否就可以从以往“要我学”的被动状态扭转为“我要学”的自觉状态。

只有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和需求出发创生学校课程,并给他们解决真实问题提供具体场景和资源支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地实施,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

于是,骆玉香就从学校教学楼前面的这排柿子树入手,基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汇集了劳动教育组、生物组、地理组、美术组和语文组共同研发了“柿柿如意”课程。据悉,这门课程主要面向学校初一、初二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采用课堂讲授、演示、小组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柿子加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不仅如此,这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课程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观察与探究能力。

除了“柿柿如意”课程,该校在初中学段还设计出很多跨学科“接地气”课程。据悉,在初中课程体系建设上,学校不仅开齐开足了15门国家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在今年秋季学期学校就开设了六十多门校本选修课,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数学兴趣社团“九章社团”“学科月”“物理实验嘉年华”等。一方面在主课学习中,把演示实验转化为了分组实验,另一方面在选修课上,学校倡导“瓶瓶罐罐做实验”,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创新实验形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除了在初中学段,学校近年来还立足学校科技特色,结合优势资源,在高中学段的课程方面设计出很多“高大上”的课程,通过改变课程供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史学研究课程》中的《“中国大运河在北京”史学专题研究》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节课上,授课教师通过重新解构历史学科,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和学术情境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融合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通过三大领域十个专题学生研究,通过教师史学研究方法的指导,真正实现了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用起来。充分体现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课堂教学“三个结合”:即静、动、辨相结合;自主、高效、深度相结合;知识、思维、品德相结合。

强课必先强师保障课程供给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不仅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而且是课程研发创生的主体。

为此,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鼓励教师创新学科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水平,设计更丰富的动手操作项目和内容,更加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同时学校还支持教师设置实践性、挑战性学习任务,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将校园的一草一木、朝阳的历史变迁、北京的文化古迹、全国各地的非遗场馆、美术馆、科技馆变成学生的课堂。

“由于面对的是高中生,所以,老师在设计课题时首先要让课题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其次,课题的指向需要学生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这就需要老师首先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再次,课题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学校国际部担任生化信息教研组组长的李静老师看来,加大跨学科课程比例,加强课堂上项目式学习程度,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老师们也能从中获得成长。

目前在学校望京高中部担任生物组教研组长的姚亭秀老师也表示,自从接触跨学科课程以来,自己在学习力、行动力和创造力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她看来,跨学科课程不仅丰富了自己多学科知识的储备,还对自己建立学科与学科间的关联,挖掘跨学科深度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帮助。

为了让更多老师能够得到快速的成长,近年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还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建构了青年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今,学校青年教师发展机制呈现出培养层级化、培训实战化、导师多元化和教研一体化等显著特征。

优化育人环境厚植成长沃土

近年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本着“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强体魄、会学习、善合作”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了让学校成为学习真实发生的场域,成为孩子们学会解决各种真实问题的演练场,学校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真正做到“一人一天地”,实现了“面对禀赋各异的孩子:‘容短促长’使每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面对资质不同的孩子:‘动态分层’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面对各有千秋的孩子:‘形式多样’的社团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学校已形成必修课、校内实践活动、京内实践活动、京外研学旅行和科研实践五个层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提升创新创造力、分析解决力、积极主动力和研究思维力。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种空间,释放了多种可能。

互联网时代,育人环境不仅包括现实社会,还涵盖网络环境。

2008年3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成为北京市“翱翔计划”数学与信息技术科学领域的首批培养基地校。为此,学校不仅借助该平台,培养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分配给基地校的正式学员,带动本校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联动相关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研讨。同时,学校结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和高校课程资源不断积累高端课程,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加强培养,帮助学员更好地完成培养方案。此外,学校还借助该平台开发了关于数学建模、C++程序设计、算法探索、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管理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适合学生发展和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科学兴趣,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增强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翱翔学员实现又好又快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9月下旬,北京市2025年中考改革政策正式发布,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看来,这次中考改革政策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更容易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既有利于各类学生全面发展,也为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留出了更多精力去发展特长,在主动学习中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将坚持教学管理创新。建立跨学科教师协作团队,探索建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通过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精神;尝试开展部分教师初高中大循环教学机制,科学调整学科教师队伍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联合教研、实训等方式提升教师贯通教学能力。并继续发挥学校金鹏、金帆、金奥七个北京市高水平学生社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走班制”和“导师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学术导师,拓宽科技、艺术、体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各领域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早期培养。”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