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好也会"迷你"!基金策略有多重要?活生生的案例来了
券商中国 2023-12-20 10:12

业绩对基金产品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投资定位和策略差异度同样不可忽视,否则即便业绩很好也会无人问津,区域基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方面,经过7年多发展,区域基金数量目前已约有30只,覆盖到了国内大小区域公司。虽然业绩分化明显,但依然不乏长期业绩优秀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显著的策略特征,即便是业绩优秀的基金也在发展中沦为迷你基金。

分析认为,中国不同区域和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明显分化,如果基金公司进一步开发差异化策略,未来有望获得市场认可。并且,区域指数的贝塔表现和潜力个股的超额收益,有望打造出更好的指数区域基金和主动区域基金。

主流大区域已基本覆盖

从券商中国记者跟踪观察来看,区域基金布局始于2015年后,以2016年发行的中海魅力长三角混合基金为起点,历经7年时间布局后,截至目前全市场区域基金已约有30只,其中又以聚焦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大区域为主流。这些基金布局时间长,历史业绩具有较高辨识度。

以珠三角为例,成立于2017年6月的汇丰晋信珠三角区域发展基金,是唯一一只聚焦珠三角的主动权益产品,截至12月15日成立以来收益率接近100%。其在2018年和2022年录得-20.29%和-15.44%惨淡收益,但2019年至2023年阶段收益显著,分别为33.76%、52.85%、18.92%、14.02%。从今年三季度最新持仓来看,该基金持有的多是成长性显著的珠三角上市公司,如金山办公、光弘科技、金达威、海格通信等。

和珠三角相比,布局长三角的基金相对较多,但业绩分化明显。中海魅力长三角混合基金成立于2016年,截至今年12月15日(下同)回报率接近150%,除2018年和2022年录得逾20%亏损外,其余年份均实现了显著收益,2020年收益率更是超过80%。该基金持仓的成长属性同样显著,最新重仓股包括上海的保隆科技、浙江的银轮股份等公司。富安达长三角混合基金成立于2020年,A份额成立以来、近1年和近6月收益率分别为-4.35%、-10.65%、-14.06%。汇添富中证长三角ETF成立于2019年7月,成立以来录得逾13%的亏损,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收益率分别为23.64%、1.47%、-24.92%、-9.47%。从持仓来看,该基金更偏好金融和医药股,包括中国太保、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交通银行,以及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等。

京津冀布局方面,目前有工银瑞信和天弘基金两家公募布局了指数和固收产品。其中,工银中证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基金,是由一只分级基金在2018年4月转型更名而来。2018年4月至今A份额累计亏损约13.42%,但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了11.07%、8.84%、10.93%的正收益,2022年和2023年以来亏损17.25%和13.54%。天弘京津冀主题债基成立于2021年,截至目前A份额成立以来录得近10%收益率,收益特征颇为稳健。

小区域基金亏损明显

除上述聚焦大区域的基金外,还有聚焦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等小区域,甚至是深圳、浙江、北京等省市的区域基金。但由于区域经济和区域公司间的发展差异,这些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同样明显。

先看小区域基金。相关产品有博时基金旗下博时成渝经济圈ETF和博时湖北新旧动能转换ETF,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基金有平安粤港澳大湾区ETF、华夏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工银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方正富邦大湾区综指(LOF)。此外还有聚焦胶东经济圈的嘉合胶东经济圈中高等级信用债基。这些产品大多成立于2019年至2020年期间,但成立以来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比如成立于2020年的华夏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截至目前亏损约4%,2019年成立的方正富邦大湾区综指(LOF)目前亏损超过20%。

再看来省市区域基金。除2018年至2020年期间有过的中信建投北京50ETF外,目前存续的还有华夏中证浙江国资创新发展ETF。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约为4%,金信深圳成长混合A成立于2016年,截至目前成立以来回报率超过150%,前海开源深圳特区精选股票成立于2021年,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安信深圳科技指数(LOF)成立于2019年底,成立以来亏损超过5%,近3年亏损超过30%。另外,作为国内首只浙江主题ETF与湾区主题ETF的南华中证杭州湾区ETF成立于2018年底,成立以来虽录得14%左右收益率,但近3年、近1年和近6月均录得两位数亏损幅度。

某中小公募投研人士表示,区域基金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区域上市公司来分享发展红利。从投资策略而言,这类基金将区域内主流公司“一揽子”化,和传统的主题基金或赛道基金可谓是殊途同归。如果是指数型基金,跟踪的依然是具体的指数走势,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依然来自于选股能力。

策略差异化需进一步发力

但从过往实践来看,区域基金并没有呈现出显著优于其他策略的特色。虽然已有一定发展时间,种类也较为丰富,但不少长期业绩优异的区域基金,却在成立之后规模持续萎缩。比如,成立以来收益近150%的中海魅力长三角混合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规模不足5千万元,是一只迷你基金。添富中证长三角 ETF首募规模高达65亿元,目前只有4个亿。

某市场投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区域策略属于中观层面策略,通过注册地、办公地等维度选出来的公司,质地依然是参差不齐的。另外,如果只局限于某个区域,很可能会错过其他区域的优质公司。正是因此,基金经理除了重仓区域内核心龙头公司外,还会留出一定仓位配置区域外的公司。

比如,汇丰晋信珠三角区域发展基金投资于“珠三角区域发展”主题股票比例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重点关注珠三角相关的快速成长股、稳定成长股。该基金认为,珠三角主题公司在以“盈利-估值指标”为基础的价值投资框架中,通常具有相对的成长优势,同时还会优先对公司质地、业绩趋势、产业趋势等可能明显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做综合的考虑。

“珠三角或长三角的核心公司,和全市场核心公司是高度重叠的,这类区域基金更多是挂了个‘区域’名字,本质上依然属于行业主题投资;而成渝经济圈、杭州湾等小区域基金,地域会对选股构成实质约束因素,一来具备超额收益的标的不多,二来需要在个股上精挑细选,对基金经理研究能力提出真正挑战。”前述市场投资人士直言。

但某家大型公募投研人士认为,在投研策略开发和分工日益细化背景下,基金公司如果能配置更多投研资源,进一步开发差异化策略,未来依然有望像行业与主题基金一样获得市场认可。据该人士透露,他所在的基金公司投研关注到,近几年各个区域和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并持续表现到了相关指数上,三年维度的某些区域指数收益分化高达80%。“指数分化层面的研究,能为指数区域基金提供收益支持。从指数分化里面分解出来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区域公司技术壁垒等,则能为主动区域基金的个股超额收益提供支持。”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