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看待“陪诊”服务要有逆向思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5 15:36

就医是件麻烦事儿,且不说往返医院要花时间,光是预诊挂号、找科室、付费、拿药,就要排很多次队,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单据,穿梭在不同楼层,对着各种智能化自助机器刷卡、扫码,精神高度紧张。针对这些痛点,陪诊服务应运而生,在医疗资源发达、就医需求旺盛的大城市发展起来。但对许多人而言,这还是件新鲜事。陪诊究竟怎么陪?服务特点是什么?如何收费?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社会。(12月5日《解放日报》)

多数人虽然没有接受着陪诊服务,但陪诊服务不仅早就出现,而且隔三差五就会被热议一次,已成为一个老话题。陪诊服务的诸多好处已不必赘言,规范陪诊服务并促进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呼声也应该得到回应。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相关部门迟迟不愿意就陪诊服务出台相关规则,甚至仍然不愿意将之纳入法定职业目录?

这是因为,陪诊服务供需两旺,对于优化诊疗流程和改善就医感受等,均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比如,反正有陪诊员带领,不仅导医岗可以大量减少,而且科室布局复杂一些、就医过程繁琐一些,都不算太要紧。甚至自助机挂号和缴费设备不好用,也会因为有陪诊员帮助操作而不再成为问题。并且由于更换设备和增加服务供给都需要花钱,医院就会能省则省,继续保持原样。

也就是说,既然陪诊服务已十分到位,医院优化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就会明显减轻,甚至相关医改也可以缓一缓。尤其是,就医过程越复杂和繁琐,就越来体现出陪诊员重要性,也越利于做大“陪诊经济”。当社会化服务与医疗服务存在此消彼长现象时,天平向哪一端倾斜就需保持慎重。

此外,在医疗系统一些乱象尚未得到根本治理,陪诊服务就容易导致乱上加乱。比如当前“医托”还十分活跃,“号贩子”也在不断更新手段,倘若此时陪诊员大量出现,很多“医托”和“号贩子”就会混入其中,除了通过陪诊服务赚钱,还暗自干“医托”和“号贩子”的勾当。

等到诊疗流程得到明显优化、就医感受得到大幅改善、相关乱象得到较好治理之后,全力推进陪诊服务发展,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看病烦”已得到大幅缓解,陪诊服务需求也随之显著降低,剩下的都是刚需,不仅容易得到满足,而且服务质量也更能确保。当前提高看病便捷程度的医改举措不断推出,这些举措均具有降低陪诊需求的作用,倘若医疗系统自己能够解决好的事,就不应急着交给社会来解决。

看待陪诊服务,要有逆向思维。既要看到陪诊服务正面作用,也要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既要重视满足需求,更要看准促进行业发展的时机与步骤。先缩减陪诊服务需求,再规范服务和满足需求,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和减少陪诊需求,让社会化陪诊服务作为补充,才是比较理性的做法。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