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作品首发 聚焦著作权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6 21:11

11月24日下午,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主题活动之——网络文学版权贸易促进交流文化论坛上,举办了国内首部聚焦著作权保护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作品首发式。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中国版权保护故事,见证著作权法三十余年、三次修法的法制进程,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系你我的“文学普法”。

微信图片_20231126210528小图.jpg

《创作之伞》由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燕燕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联袂创作。今年5月入选了中国作协2023年重点扶持作品项目。作品先由公安部主管、群众出版社主办的《啄木鸟》杂志在今年10月和11月两期连载。接下来将迎来图书单行版,作者与群众出版社和重庆出版集团已经有了一个联合署名出版的意向。

作品发布会上,李燕燕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她称这部作品与著作权法的诞生、修订和最新版出台的背后故事为主线,以作家们所经历的鲜活的版权故事、经典案例为副线,采用报告文学的方式为读者进行文学普法。

决定创作这部以著作权法为主题的作品,李燕燕曾走过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在写作《创作之伞》之前,她便已经推出了多部法律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比如《无声之辩》,《我的声音,唤你回头》等。

在创作《无声之辩》的时候呈现的是中国首位手语律师唐帅的故事,他为聋哑人提供法律服务。在采访当中,唐帅面对为何给犯错的聋哑人辩护的疑问给出一个独特的回答,他说:哪怕是我们最严厉的刑法,但是刑法的本质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人有机会悔改。“这样一个独特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从此对法律主题的报告文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李燕燕说道。

同时选择创作这部著作权法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也跟李燕燕作为作家的亲身经历有关。她曾在网上发现自己的散文《周子古镇》被选入教辅资料,但从未有人为此征询过她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一分钱的使用费用。

李燕燕发现这个情况后就问起了和她一起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作家同学,大家普遍反映作品被擅自用在教辅试卷周的情况非常常见。后来在她的走访中,有的作家去维权,出版机构还会用合理使用等实际站不住脚的理由进行搪塞。

“我身边的作家朋友还有过被抄袭和袭稿的经历。这次采访当中有一位重庆作家李浩白,在发现大篇幅的抄袭之后就拿起了法律武器,在一年多的诉讼以后拿到了20万的赔偿,这是一个真人真事,这些创作心血被侵害的经历也促使我决心选择创作一部以著作权法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李燕燕说道。

微信图片_20231126210521截图.jpg

在《创作之伞》当中,读者会读到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细节,这正是文学普法区别于其他普法形式的鲜明特点。在合著过程中,另一位作者张洪波提供了很多案例作为文章的支撑,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法理解释。李燕燕则负责进行更多的采访,按照报告文学的方式进行文学化的还原和描述。

在李燕燕看来,报告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普法方式,因为文学化的表述让案例讲述不仅不枯燥,而且还很生动,这是只要识字就能捧得起来读的作品形式。不过光是把故事讲通俗并不是报告文学的追求,报告文学作家要承担着引领大众去看见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使命。

这部作品第二作者张洪波是国内权威版权专家,他希望这部文学作品在版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上,能“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我们不但追求对案例分析叙述的知识专业性,还特别注意语言通俗简练,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易于读者接受。”

最后,张洪波提到,希望更多的作家朋友关注版权话题,关注版权题材,更希望所有的作品使用者尊重作家的文学创作,尊重版权,“因为尊重版权就是传承和弘扬文明,涵养人民的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权保办)主任李晓东认为,这部作品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可读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对广大作家而言,是一部非常实用的版权运用和维权辅导读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