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中小学生使用短视频 未成年人模式开启难问题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1-23 21:35

“短小快”的短视频深受青少年喜爱,得到广泛使用,负面效应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一项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6省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占比82.9%,比2019年时类似范围人群的调查结果增加了17个百分点。

研究还发现,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在是否接触短视频、使用短视频的时长、频次均明显高于学习负担轻、亲子关系好的未成年人。

而且,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设置青少年模式比例更低,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认为青少年模式用处不大的比例更高。

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施行。在这部《条例》里,网络素养教育被明确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防沉迷等社会关心的重点内容也均有提及。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情况复杂化,一方面要防止沉迷避免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顺应趋势变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为有力学习工具,这些对监管和服务各方提出了新要求。

网络沉迷问题需要社会共治

调查发现,超八成未成年人用过短视频。短视频在未成年人中使用广泛,且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

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介绍,2019年其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短视频接触率为65.6%。目前,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短视频接触率增加了17个百分点。

更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短视频的“常用户”。2019年调查显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9.7%。比较发现,2023年这个比例增加了11个百分点,达到20.7%。

不过,多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频率不高,有时使用(37.2%)、偶尔使用(29.5%)较多。

那么,什么样的人群使用短视频更频繁?

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在接触率、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人口学特征。例如,农村学生、高中生用过短视频更多,使用时间更长、频率更高。

“高中生与初中生、小学生相比,在认知、思维、学习、人际交往、获取信息上有显著差异,对短视频的使用需求更旺盛。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时长超出城市未成年人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孙宏艳说。

此外,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也有一定影响。

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在是否接触短视频、使用短视频的时长、频次均明显高于学习负担轻、亲子关系好的未成年人。

近年来,随着网游、短视频平台使用时间增加,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举措也不断推出。

在10月2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介绍,在网络产品和服务沉迷防治方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下称《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共治的问题,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化解实践挑战。比如,一个简单的游戏场景涉及多个环节,其中包括平台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他指出,真实年龄验证与监护人同意问题,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也是全球难题。

调查发现,设置了青少年模式的比例只有四成(40.5%),还有三成多从未设置过(35.2%),有一成多过去设置过现在没设置(13.7%),有一成多表示不知道是否设置过(10.6%)。

随着青少年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愿意家长给他们开启青少年模式。数据显示,表示不愿意家长给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近四成(36.1%),愿意家长给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超过了六成(63.9%)。

李长喜介绍,为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方面的沉迷问题,相关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推出升级防沉迷系统,推动“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

“实践中,平台出于净化自身运营环境的需要会积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王磊说,“比如2017年腾讯率先推出的腾讯成长守护系统,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行为进行引导,推出面向城乡未成年人提供硬件设施与软件课程的‘智体双百’计划等。在未来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行业内最佳实践经验,形成社会共识。”

短视频轻知识寓教于乐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功能从娱乐逐渐转向寓教于乐。

首先,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答疑解惑主要渠道。调查对未成年人遇到知识困惑需要解答的方式或渠道进行了解发现,网页搜索(73.5%)是首选,占比超过七成,看视频或短视频排序第二(56.6%),排序第三位的是问同学朋友(52.9%)。

其次,在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短视频类型中,知识教育类和热点话题类在排序上有了较大提升。2019年的调查数据里,这两类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六位,而在本次调查中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孙宏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系统学习的轻知识包罗万象、浅显易懂、用时较短,便于被大众接受。轻知识也具有寓教于乐、形象生动的特征,使人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各种知识。

此外,调查中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认可短视频学习有助于丰富知识、轻松学习、便于互动等优点。大多数未成年人也认为通过短视频学习更有助于实现教育普惠。

那么,什么类型的轻知识更受未成年人青睐?

调查显示,新闻热点名列首位,历史、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舞蹈、音乐、绘画等才艺知识,后面分别是介绍名校等的校园生活,航天航海、信息技术等科普知识,足球棋牌健身等运动休闲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也发现,部分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学习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克服,如缺乏优质内容、知识准确性无法保障、受算法推荐影响等。

数据显示,六成多(67.2%)未成年人认同 “知识的准确性没有保障”,半数多认为“优质内容太少”(57.2%)。

这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发力,供给优质内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理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介绍,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目的是促进未成年人充分享受数字红利、实现全面发展,发展是目标,安全是前提。

他指出,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在10月2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游森指出,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督促各地各校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会同国家网信部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推动网络素养与相关课程有机融合。

李长喜在发布会上说,《条例》提出了鼓励支持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的举措。例如,《条例》第十四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这些制度,能够更好地吸引平台企业参与其中。

“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时代,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会持续增加,这是网络一代未成年人成长的必然需求。因此,要解密适合未成年人的‘流量密码’,结合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短视频服务内容与功能。”孙宏艳说。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知识主播是分享经验的普通成年人(49.5%),其次是同龄学霸(48.0%),排在第三位的是大学生等哥哥姐姐们(47.6%)。这些草根类知识达人的受欢迎程度在教授或研究员、中小学教师、院士或科学家之上,这提醒要优化通过短视频传播轻知识的方式方法。

但总体上,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仍是好玩、减压,希望得到放松是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孙宏艳说,家长、教师等要帮助未成年人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使他们找到线下的减压方法和途径。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