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宇宙工厂”照进现实: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成顺德制造业的“新物种”
广州日报 2023-11-21 10:35

如今,一个由数字技术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正将我们包围,它并非真实存在,却又无处不在与我们进行“摸不着”的互动。这一被称作是“元宇宙”的数字空间,是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大爆炸”所带来的产物。

你是否想过,“元宇宙”的诞生将会影响甚至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答案是:“未来已来”。

当前在顺德,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头部企业,美的正试图打造一个广域的“工业元宇宙”。在美的的“灯塔工厂”,依托可靠的数字技术底座,一座“虚拟工厂”在“云端”运转。通过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技术,让工厂精益生产、产线优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无独有偶,在成型装备“隐形冠军”企业伊之密,5G+AR数字孪生可实现“远程生产”,智能压铸技术再一次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面不断扩宽,相应技术人才需求也面临“喊渴”的现状。在当地的高职院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这里也已搭建起一座数字孪生实验室,推进数字孪生技术教育布局,培育更多面向“未来制造”的高端技术人才。

现象:“元宇宙工厂”正改变制造业

在被评为“灯塔工厂”的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基地内,两座工厂正同步昼夜不停“运转”,一座是线下的实体生产线,另一座是“云端”的“虚拟工厂”。

进入该厂区,在其“中枢”数智运营中心内,一块大屏幕实时跳跃着各项生产数据以及多维度展示每一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此前,美的“大手笔”投入,推动该工厂数字化升级,通过数据打通生产环节的“任督二脉”,将人、数据和设备等要素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该工厂的制造过程智能化。

值得关注的是,一个“1:1”还原现实工厂、由工业仿真技术构建的三维化“虚拟工厂”,正直观向线下工程师反映工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备的情况,包括园区安防、能源监控、能效分析控制、设备运行情况等。得益于数据的连通、分析和应用,这些全局可视的信息反馈,让工厂运维者“胸有成竹”,实现更高效地管理好线下的实体工厂。

该“灯塔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美云智数的一组数据显示,有了工业仿真技术“加持”,该工厂事故率下降三成,仓储面积节约超过三成,能耗下降15%,环保排放合规100%。

例如,在过去,该工厂齐套备料进度不可控,影响生产效率;园区物流轨迹不可视,运输效率低。如今,工厂不仅全面提升生产效率,还能精准进行能耗管理,实现节能减排,还形成智慧能源的数字化应用;工厂还构建了园区智能物流平台,让物流更高效,最终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

同样,在成形装备“隐形冠军”企业伊之密中,这里的数字孪生技术也带来制造装备的“产业革命”。据悉,该公司打造“Yi+”智造平台,聚焦模压成型行业,借助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解决企业生产、质量、设备、模具等管理痛点。其中,伊之密通过5G+AR数字孪生,让客户连线伊之密智能生产单位,戴上智能穿戴设备就可以“看见”虚拟世界中的“工厂”,从而实现远程操控生产,让智能压铸技术再一次升级。

关注:“工业元宇宙”如何打开制造业“想象空间”?

为实体工厂“落地”前进行试错

除了能直接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的精益性,在一座实体工厂“落地”前,“元宇宙工厂”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美的内部,通过“虚拟工厂”辅助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试产效率并缩短上市周期等已不是新鲜事。例如,美的会基于工业仿真三维规划设计搭建线上“虚拟工厂”,先行代替实体工厂进行一些新产品可制造性、虚拟装配验证,对精益生产、生产方案的科学优化等,在有效减少试错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运行效率。

不仅在制造端,在构建其他数字化工厂、自动化产线上,美的的“虚拟工厂”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云智数数字研发总经理孔凡实举例称,当一家公司欲要打造一个数字工厂并咨询一批专家时,专家提出了数十个方案,如何能在这些方案中“打捞”出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就可以用上工业仿真技术。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虚拟工厂’中对每一个工厂方案先进行验证,包括每一条产线如何改动、如何调整,先在虚拟环境中充分验证、试错后,再选择一个投资最低、产出最高的方案进行‘落地’。”孔凡实表示,经过这些“云上实验”后,一旦数据足够支撑一个实体工厂建设方案“落地”,项目一开工就可以省去非常多的验证环节。可以说,“虚拟工厂”让这一切变得事半功倍。

“虚拟厂区”让现实工厂更“绿色”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由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技术所打造的“智慧园区”,正帮助传统制造业延展更多可能性,包括能帮助工厂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在美的位于佛山顺德的西区工业园,美的楼宇科技正在这里打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园区”。其中,数字孪生技术在这一园区“零碳化”上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走入该园区发现,在园区内的运维中心,同样有一块能实时显示园区各个角落、设备“虚拟园区”的智慧屏,有如一个“核心中枢”“数据中台”,为园区能源管理提供可视化依据。

“虚拟园区”如何让园区变“绿”?背后是数字化系统与自研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

例如,美的楼宇科技通过“碳管理系统、智慧运营中心(IOC)、智慧楼宇管理系统(IBMS)”等系统,打造能源提效管理核心平台。再通过美的旗下自研的MDV-8多联机、光伏及储能装置、磁悬浮冷水机组及相变蓄冷装置、Clivet热回收新风机、Linvol动能回收式电梯等硬件设备,让高效的能源管理落到实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软硬件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呈现到“虚拟园区”之上,让复杂的能源管理变得简单、便捷。通过软硬件的“虚实结合”,老旧厂区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还能提升园区“绿能”,实现“焕新”。

如今,依托软硬件的协作,在该园区内,小到每一个员工所使用的每一度电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例如,在该园区的智慧办公区域,员工可以“刷脸”就能获取一个“灵动工位”。使用“灵动工位”过程中,员工通过手机的客户端只需“点一点”,就能实现工位的精准照明、空调控温,尽量不浪费一度电,实现“人走灯灭”。此外,园区建筑外部,一排排光伏发电系统发挥“威力”,为园区源源不断提供清洁“绿电”,从源头实现节能、环保。

延展:

“3D数字资产”兴起 为佛企带来市场新“蓝海”

作为佛山最先打造“工业元宇宙”的企业,美的构建自己的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最早可追溯至十年前。

当时,美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入了仿真技术,开始在仿真、数字孪生技术上进行探索。“可以说,美的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掌握工业仿真技术的企业之一。”孔凡实说。

例如,经过多年发展,美的旗下工业软件企业美云智数,基于美的多年制造业最佳业务实践,同时累积10余年数字化转型经验,具有“制造业知识+全面自研工业软件+自主硬件”优势。这让美的在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上具备了自己的主动权。

实际上,在“云”上打造另外一个“工业体系”,需要极其庞大的技术“底座”作为支撑,例如技术实施方一定要有在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APS(生产计划排程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上的实施经验,才能深刻“理解”制造业需要怎样的工业仿真技术。

随着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催生了传统企业对“数字工厂”“虚拟工厂”的搭建需求。“可以说,在现实工厂之外,一个‘虚拟的工厂’正为园区创造更多价值。”孔凡实称,这些“虚拟工厂”“数字工厂”,都是企业未来的“3D数字资产”,这一资产从构建、使用到优化,这对企业而言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这给一些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悉,基于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如今,美云智数具备复制“数字工厂”“虚拟工厂”的能力,推出了自己的场景解决方案,向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赋能。另外,还有不少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始聚焦工业仿真技术,向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咨询、构建等服务。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元宇宙工厂”将会出现在行业中,或将加速变革现代化制造业生产方式。

聚焦:

数字孪生技术人才“喊渴”顺德高校正布局人才培养工作

对技术需求增多,相应的对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记者搜索相关求职平台获悉,不少企业都对数字孪生、工业仿真技术相关人才“喊渴”,开出了2万至3万元的月薪为“求”得一数字孪生技术工程师。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为本地制造业输送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也布局工业仿真、数字孪生相关领域技术的教育工作,以支撑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近一两年来,顺职院依托地方产业及时调适专业发展,通过聚焦数字孪生技术,赋能顺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宋玉宏告诉记者称,当前不仅是制造业,在政府管理上,数字孪生技术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加大对相应教育资源的投入,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宋玉宏介绍称,目前,学校已及时新建了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并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另外,为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学校承办了2023金砖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赛项国际赛。在校企合作上,学校依托“专业群+公司”的产教融合模式,承接美的、联塑等制造企业的数字孪生工程项目,助推产业升级服务;还承接陈村、大良等镇街政府服务项目,开发数字管理平台。“这个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研讨、现场调研、项目设计至交付,提升数字化技能水平。”宋玉宏介绍。

“两年来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对数字孪生技术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宋玉宏表示,为满足多层次的人才需要,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聚焦数据采集、建模、虚拟仿真、调试及系统维护等。她还表示,目前实施数字孪生技术教学难点在于师资。“当下,具有数字孪生工程经验的老师十分紧缺。”为应对这一难点,宋玉宏透露,学校正抓紧建设数字孪生实践基地,针对产业应用定制应用场景,打造基于实践应用的实验实训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在提升教师技能的同时,也为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基础。

文/黄子宁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