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阿根廷
向长河
2023-11-14
+ 关注

9月28日,消费者在德国盖尔森基兴一家卖场选购便宜的衣服。(美联社)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经济总量仅增加6%,而同期美国经济累计增长82%。15年间,欧元区经济体量从几乎与美国相当,发展到当前被美国超过近一倍。

无独有偶,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研究指出,近年来,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欧盟经济创造的财富一直比不上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08年欧盟GDP约为16万亿美元,美国不到15万亿美元;2022年美国增至25万亿美元,欧盟27国与英国之和是19.8万亿美元。

看到这些数字,笔者不禁感慨万分。曾记得,2004年欧盟实现历史最大规模扩大之时,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其时的欧元风头正劲,远比美元值钱,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接近1比10,大有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头号贸易货币的趋势。转眼不到20年,欧洲沦落到如此地步,不仅在地缘政治上沦为美国的“跟班”,在曾经能抗衡一下的经济实力上,也日益沦为美国的“附庸”。难怪常有常驻欧洲的朋友感慨:“欧洲已经不是过去的欧洲了。”

过去十几年里,欧洲发生了什么?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欧洲会不会沦为第二个阿根廷?

总体来说,2008年以来,欧洲遭遇了多重打击。首先是全球金融危机,其次是债务危机,其三是难民危机,其四是英国“脱欧”造成的一体化开倒车,其五是俄乌冲突对欧洲的重大打击。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欧盟整体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但金融危机对欧洲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全球竞争力下降的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由于经济持续衰退,国力已经负担不起高昂的社会福利开支,这些所谓“欧猪”(PIGS)国家先后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机立断,以德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采取种种措施让这些国家早日摆脱债务。但对许多国家而言,欧债危机会导致“失落的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失落”。经济凋敝使得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地方甚至发展到居民捡废品、到乡下去种菜的地步。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平均失业率高达25%左右,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可怕的45%,形成真正的“垮掉的一代”。默克尔当时就说:“欧洲需要花十年来消化这场危机。”

欧债危机刚刚消停,以“阿拉伯之春”引发的中东战乱尤其是叙利亚内战造成的大量难民,通过巴尔干半岛涌向西欧,目标集中在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开门”政策遭遇了德国国内和欧洲的广泛质疑。难民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默克尔在国内的政治基础,导致“欧洲无领袖”,以及许多政治、经济议题往往议而不决。

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打击是具体的,在经济角度对欧盟的间接影响是隐匿的、缓慢的,但2022年俄乌冲突对欧洲经济的打击则具有“灾难性”。长期以来,廉价的俄能源供应是欧洲经济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一旦“底板”被抽掉,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制造业,一下子跌入地狱。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欧盟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度直冲10%,极为罕见。通货膨胀、新冠疫情、薄弱的供应链和能源成本飙升,给欧洲各国的家庭和生产结构带来沉重压力,一些民众走上街头进行抗议。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欧元相对美元的地位正在下降。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刊文指出,俄乌战争“动摇了欧洲繁荣的基础”。法国总统马克龙如此感叹欧洲的前景:“世界上的富足、随性和看似正常的生活,即将迎来终结。”

欧洲向何处去?会不会一直沉沦下去?

纵观世界,由发达国家沦为经济糟糕国家者不乏其例,阿根廷就是典型。阿根廷曾是矿产资源、畜牧资源、农业资源丰富,经济实力名列全球第八,国民人均收入可以向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的发达国家。然而,过去一百年里,阿根廷不停折腾,发展模式偏离世界潮流,未把握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政变、骚乱、通货膨胀、债务违约成为日常,阿根廷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倒退为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

从眼前看,欧洲沦为阿根廷的可能性不大,但欧洲进一步衰落的可能性不小,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分量有进一步跌落的趋势。这其中,欧洲的抉择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对美国的战略依赖和不能正确把握对俄关系。

从轰炸南联盟到拱火俄乌冲突,从唱空、打压欧元到怂恿英国“脱欧”,从长臂管辖到最近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从政治、经济上削弱欧洲,使之永远是自己的附庸。

《通胀削减法案》以高额补贴等措施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生产和应用,这将严重破坏欧洲经济的“有生力量”。不少欧洲主要企业已将生产部门向美国迁移,令欧洲面临“去工业化”风险。对美国的公然“打劫”,不少欧洲领导人和企业家十分不满,认为“这是美国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