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迎资本管理新规 差异化监管减轻合规成本
上海证券报 2023-11-04 09:24

又一项银行业基础监管制度迎来重要修订!上海证券报记者11月1日获悉,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下称《资本办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资本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设置过渡期。

金融机构人士表示,《资本办法》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重塑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体系,并有助于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商业银行将通过资本成本传导机制,对银行信贷投放起到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中,差异化资本监管安排,在保持银行业整体稳健的前提下,激发中小银行的金融活水作用,减轻银行合规成本。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资本办法》是银行业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原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已有十余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和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的发展变化,资本监管面临一些新问题,有必要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浦发银行风险业务总监兼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宝全表示,本次修订一方面遵循了巴塞尔III国际资本监管协议,全面落地国际最新的通行资本计量方法和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实际经济金融环境和银行业经营特点,设计了符合行业现状的差异化监管体系。

《资本办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海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孙荣俊表示,在信用风险权重法下,《资本办法》新设投资级公司、中小企业两类风险暴露,并赋予优惠风险权重,体现了坚定不移地支持优质企业、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的监管导向。

《资本办法》将重塑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体系。孙荣俊说,《资本办法》对于风险暴露分类更为精细化,风险权重设置更为差异化,将重塑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体系,并对银行的经营战略、授信政策、资产负债配置、风险预警、绩效评价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资本办法》还有助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孙荣俊表示,我国是首批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大型经济体之一,领先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开放并不意味着照搬国际规则,而是立足于国内银行业实际情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差异化金融监管之路。

划分三个档次、匹配不同方案

我国银行数量多、差别大。为提高监管匹配性,《资本办法》构建了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拟在资本要求、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信息披露等要求上分类对待、区别处理,强调同质同类银行之间的分析比较。

具体而言,按照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其中,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划为第一档,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规模较小、跨境业务较少的银行纳入第二档,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第三档主要是规模更小且无跨境业务的银行,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要求,引导其聚焦县域和小微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有望显著获益。孙荣俊表示,《资本办法》有利于引导城商行坚定践行“三个定位”。城商行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资本办法》引入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并适用85%的优惠权重,延续小微企业风险暴露75%的优惠风险权重,同时降低合格个人交易者的信用卡循环风险权重至45%,彰显了服务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导向。

《资本办法》还有利于助推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改变发展方式。孙荣俊认为,在《资本办法》下,风险暴露和风险权重设置的精细化、精准化将助推城商行优化业务结构,统筹好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管理,努力实现资本内生式发展。

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具体来看,《资本办法》对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风险管理要求、监督检查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作了修订。

首先,《资本办法》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包括信用风险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以及操作风险标准法,提升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性。

孙荣俊表示,新权重更贴近于实质风险,有助于商业银行将资本管理与业务经营有效融合,在展业拓客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低资本消耗的客户和业务。

《资本办法》要求银行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及时、充分地掌握客户风险变化。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资本办法》 重视计量和管理“两手硬”,强调制度审慎、管理有效是准确风险计量的前提,为银行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正向激励。

张宝全表示,《资本办法》更加合理地体现了我国房地产资产抵押价值的客观水平。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按照国际标准计量资本要求,不再大幅额外增加,仍足以充分覆盖相关资产风险,有利于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对中小微企业和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

《资本办法》还完善监督检查要求,修订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资本办法》 引入70余张模板,显著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数据颗粒度要求,切实提升了风险信息透明度和市场约束力,是对资本监管框架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有效补充。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