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 中欧班列长安号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大动脉
西安晚报 2023-10-26 11:06

10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上获悉,中欧班列长安号是西安扩大对外开放的核心平台之一,也是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一张闪亮名片。近年来,我市抢抓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机遇,着力强枢纽、拓通道、促贸易、聚产业,“长安号”现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大动脉。

全力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

中欧班列长安号于2013年11月28日首发以来,历经10年、不断蓄能,从最初的零散开行逐渐实现常态化运营,辐射范围也从最初的“线”延伸到现在的“面”。

2018年后,中欧班列长安号几乎以每年跨越一个“千列”的开行量高速增长,2018年1235列、2019年2133列、2020年3720列。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量达到4639列,创年度开行量新高。今年1—9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991列,同比增长29.54%,运送货物总重355.2万吨,同比增长35.2%。

十年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累计服务企业达到16500家,开行了比亚迪、吉利、隆基、冠捷、爱菊、非遗等特色专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

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十年前,西安国际港还只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小车站,只有5条货运线路,缺乏货场设施。2014年,“西安港”获批并启用国家、国际“双代码”,标志着西安港正式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可与世界各大港口开展国际陆海直达业务。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我市成功入围。3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加强与资源丰富的国企、央企合作,加快引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完善港口各项功能,现在的西安国际港,占地5600亩、设计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拥有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和首个3束6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达到18条,可满足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一万列以上的功能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内陆港。

开行线路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

通道网络不断健全。十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线路从最初只有1条增加到常态化开行17条,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向东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国际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向南开通了中老、中越国际货运班列以及西安至尼泊尔、巴基斯坦公铁联运线路,初步实现南北、东西国际物流通道在西安聚集融合。携手兄弟省市开行“粤陕号”等21条国内集结线路,“+西欧”集结体系织线成网,辐射范围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国内主要货源地。

2022年,全国唯一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从我市首发,让西安至德国运行时间由之前的平均12天缩短到现在的9.8天,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目前,“长安号”已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

“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

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十年来,我市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辐射带动优势,精准谋划临港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总面积17平方公里的临港先进制造业片区,加快引导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向西安国际港务区聚集。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中国500强企业8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5家,先后落户汇芯5G通信、京虹显示、银河新能源、致远科技等临港制造企业40余家,总投资约100亿元。此外,我市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物流通道优势,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跨境电商高质量专列实现2天1列,累计开行超过400列,“跨境电商+‘长安号’”成为“一带一路”贸易新增长极。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互联互通,拓展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等方向线路,进一步织密“+西欧”网络,优化提升跨里海、黑海国际运输路线,高频次稳定开行铁海联运图定班列,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质效“双提升”,打造世界顶尖内陆港。

文/关颖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