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逆向旅游到“赛博旅游”,再“懒”也不能缺了仪式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7 07:30

这两年,每到国庆或春节长假,“逆向旅游”都成为热词。避开大热网红城市,小众目的地在假期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可见大家是懂错峰出行的。

自由奔放的心和有限的体力,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逆向旅游”试图在其中找到一点平衡。有些游客则走得更“远”,选择在目的地酒店就地“躺平”,带烧烤、影院、露营等设施的民宿于是迅速紧俏。

更有甚者,旅行中的诸多仪式环节干脆找人“代劳”:旅行图片精修这种体力活儿,可以一键下单;朋友圈文案缺文采,相关专业人士随时为您服务,并带图片精修;还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干脆不出门,直接下单代打卡服务,足不出户也能营造出旅游的感觉。从“逆向旅游”到“躺平旅游”乃至“赛博旅游”(即虚拟现实旅行,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身体在一个地方,思想在另一个地方”),在人挤人之外,新一代游客创造了缤纷多姿的新式旅行模式。

“懒人”们的需求,竟然还催生了一门生意。据报道,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淘宝上景点代打卡、旅游照P图、网红店代排队等服务热销,有些提供相关服务的商家的销量比平时增长5倍以上。有商家介绍,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精修旅行图片收入过万是常态。一些原本精修婚纱照、证件照的店铺,节假日期间的主营业务也变成了旅行照美化。

再懒也不能缺了仪式感,大概是“懒人旅游”兴起背后的情绪根源。身处何方不重要,重要的是假日旅行的“参与感”。 早几年,网络上不是流行说“只要心里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吗?

旅行嘛,最重要的是开心。成群结队在音乐节挥汗如雨地蹦迪是一种开心,分享自己美美的旅行照也是一种开心,开玩笑般发朋友圈“假装在旅游”也能让人获得愉悦。当游客们“参悟”了旅行的终极目的,旅行的内涵和外延也极大地丰富起来,催生更多元、更具个性化的需求,于是旅游经济也能被发掘出更多的机会点。

“懒人旅游”本质上是近年来广受讨论的“情绪消费”的一种延伸形式。今年以来,许多媒体都观察到了现在年轻人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消费,都指向情绪疗愈,而且颇有市场。比如,给自己或者朋友下单“野生蚊子”,“下单即发货,它会顺着地址来找你,可能会迷路”,买家和卖家都心知肚明这其中的玩笑意味,但也乐此不疲地相互配合着“表演”。说白了,这些商品出售的是一些出其不意的创意,虽然没有实用价值,却能博人一笑,让许多年轻消费者乐此不疲。

神奇的是,这些单价几块钱、几毛钱、几分钱的小生意,真可能做成气候。据报道,淘宝上卖“野生蚊子”卖得最好的一家店铺,年销量超过了100万件,妥妥的“爆款”。情绪消费、疗愈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在淘宝做成了一门生意。不得不佩服这些身段灵活的创业者,再小的需求,也可能被他们变成一条“赛道”。

如今消费需求日渐多样,理性的实用价值之外,人们愈发重视感性的体验。“懒人旅游”在这个国庆假期兴起,正是这种现象的有趣投射。

文/罗勒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