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时间|金融机构“卷”起AI:何时才能真应用?
中新经纬 2023-09-06 20:02

中新经纬9月6日电 (马静 李自曼)“你好,晓蕊,卡丢了能在微信银行挂失吗?”在2日至6日举行的2023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上,不时有观众上前跟邮政银行的数字人“邮晓蕊”进行互动。据工作人员介绍,“邮晓蕊”结合了ChatGPT及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能力,可以进行业务产品介绍、展位导览陪同等服务。

中新经纬观察到,在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多家参展机构都展示了加持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产品。当金融机构“卷”起AI,能走多深多远?

AI加持,“流程更加丝滑了”

“你带上这款VR眼镜,瞄准屏幕上的数字人,就可以获取路线指引和咨询服务,同时可以了解个人养老金业务。”在工商银行的展台上,工作人员正在向观众介绍该行打造的AR伴随式数字人服务。据了解,该数字人还可以为客户进行网点导航、办理机具引导、介绍理财产品等,完整版年底将在工商银行数字化门店落地。

除了业务咨询外,工商银行的展台上还展示了AI大模型给其他业务带来的变化,比如在信贷业务上,数字人“工小信”可以作为助理辅助编写信贷文档;在投研业务上,可以覆盖市场数百篇信息初步整理形成市场分析,生成时效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

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机构也展示了自家银行推出的数字人。不过,AI+金融的实践不止于数字人。

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向中新经纬介绍了该行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一款个性化制卡智能抠图应用。过去,消费者办理社保卡需要先上传一张证件照,银行再在柜台端使用PS技术修正后打印,耗时耗力。但借助智能抠图技术,消费者上传任意一张个人照就可以自动完成人脸倾斜校正、自动裁边、面部修复等操作,10秒钟即可出图,在生产后台可直接在三代社保卡上进行卡面打印。

“对消费者更加方便了,对银行更加省时,流程更加丝滑,还能省下不少钱。”该位工作人员提到,调用该技术一次可以省一毛钱,如果按1400万客户的数量计算,可以给邮储银行省下140多万元。此外,相较跟外部厂商合作,该项技术为自研,能够保证数据更加安全。

除了上述内容外,各家银行还在其他方面“大秀肌肉”。比如民生银行展示了远程银行数字云厅服务,通过音视频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可支持网点对私85%和对公75%业务场景远程办理,使用户办理业务“足不出户、触手可及”。招商银行结合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一棵“招财树”,可以根据客户特征和市场配置规律,对活钱管理、保障管理、稳健投资和进取投资四类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为不同财富阶段和风险偏好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资产配置方案。

AI+金融如何走得更深更远?

不过,尽管AI、大模型等是多家金融机构展台的关键词,但整体来看,技术应用场景主要围绕客服、运营等层面,较少涉及金融核心业务。此外,中新经纬在体验银行数字人应用时发现,AI客服在问题识别和回复问题时仍存在识别偏差、答非所问的情况。并且,一些应用当前仍处在试点阶段,尚未大面积在线下柜台铺开。

如何解决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在金融核心业务中落地,让金融业务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革进程中的难点。

在服贸会期间举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光大信托数据中心总经理祝世虎表示,银行客服、银行OA、写文章并不是大模型在银行的核心应用。将大模型切入到银行的监管科技、风险决策、合规能力这三个子应用之内,才是大模型在银行的核心应用。而何时能够切入,取决于人们对大模型的信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则在该论坛上提到,大模型与图计算相结合,或是在金融领域落地应用的有效途径。大模型能够协助知识的抽取、推理、融合、更新与解答,降低知识图谱构建成本,提高知识图谱的产业落地能力;图计算能够提高大模型的可靠性,提高复杂问题的求解能力。两者的优势和短板能够进行互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从实际应用来看,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多数都集中在用户触达层面,但也不代表未完全涉足核心业务。他提到,其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风控业务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该业务的保密性等要求,较少为人所知。

在尹振涛看来,从用户层面看,更多期望人工智能技术在投资决策等方面应用,但现在有诸多因素限制。一是人工智能算法核心是基于往期数据,但历史数据、经验能否支撑未来的投资决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并没有得到过证明。二是在现有监管规则和体系下,投资决策等业务受到诸多监管规则约束,尤其是在信息披露等方面。但大模型等技术核心在于算法,基于底层逻辑产生决策,其本质上是不透明的,这与当前的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是存在冲突的。

“我个人觉得,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创新,证明它的有效性,在更合规的情况下做好技术迭代。同时,在当前形势下,监管规则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尹振涛称。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