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挑大梁,稳固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07: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有序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新型能源体系、国家水网等持续完善,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有力带动了投资扩大,有效激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潜力,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9%,比全部投资高7.1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项目是重要牵引和支撑。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合龙,实现多个世界首创;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吊装任务,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已投运的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从浩瀚海边到雾霭山巅,从广袤平原到茫茫沙漠,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正酣,为经济恢复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强基础利长远,服务国家大战略。重大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着“顶梁柱”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今年以来,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有序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新型能源体系、国家水网等持续完善,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40.5%,占全部电力供应投资的比重为86.1%;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多3707个、1113亿元,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为历史同期最多。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稳固了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夯实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顶梁柱”。

补短板强弱项,创造人民好生活。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在民生领域、城乡区域发展等方面存在短板。短板也意味着潜力,通过有效投资加以弥补,既能改善民生又能扩大内需——

彩云之南,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再提速,这项总投资780.48亿元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当地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将汉江水通过秦岭调至渭河流域,解决关中一大片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市政工程、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补短板项目赶前抓早、持续加力,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调结构增后劲,拓宽发展新空间。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北斗导航加速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度应用;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基础设施持续发展……创新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助力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与传统基建相比,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为未来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支撑,成为我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同时,新基建具有产出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新基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连接全国各地、各行业的生产者、消费者,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能够广泛地拉动新经济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