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研学游乱象:游而不学谁来监管,门槛太低能否提高?
南方都市报 2023-08-08 12:36

近日,南都研学游乱象系列报道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参观北大清华变校门游”“游美夏令营孩子发烧腹泻初步结论系着凉”等相关话题两度冲上微博热搜,合计浏览量超过千万。南都问卷调研发现,研学旅行费用过高、收费不透明,居各类问题之首。在互联网评论区,不少网友对研学团队的专业性、收费偏高、卫生健康保障等问题提出质疑。

在国家发改委7月28日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研学旅行被列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打造的新业态之一。近期,文旅部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水平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旅行社和导游培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均将研学游放在重要位置。

从各方政策利好来看,推动研学游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学游“货不对板”“价高质低”“游而不学”等乱象背后,是我国研学旅行这一新兴领域所涉行业多,主体复杂多元但优质供给缺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那么就目前来说,研学游谁来监管?开展研学游的机构需要哪些资质?如何提高研学游的品质?如何应对行业的无序竞争?

1问

开展研学活动需要哪些资质?

“研学游”这一概念最早在2013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被首次提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此后,各界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断深入。

2017年5月1日起,《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定义: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组织研学旅行活动?依照《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研学旅行的主办方应为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安全防控措施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方。承办方应为依法注册的旅行社,宜具有AA及以上等级,连续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经济纠纷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还应设立研学旅行的部门或专职人员,宜有承接100人以上中小学生旅游团队的经验。

但部分承办研学游活动的机构并不符合上述资质。例如在“参观北大清华变校门游”的案例中,南都记者根据报道披露的信息查询发现,研学夏令营项目的主办方是北京计程国际旅行社,承办方为杭州终结户外拓展有限公司,前者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系统中并无备案(不具备旅行社资质),后者经营范围并不包含旅游经营业务,还曾被列为经营异常企业。

此外,在一些案例中,尽管主办机构具备相关资质,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仍然被诟病“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还有的研学团甚至连孩子的健康问题都无法保障,引发社交网络上不少消费者对于研学游机构资质和监管的质疑。

事实上,随着市场上打着研学名义做夏令营旅游团的机构增多,旅游参观和研学教育的边界愈加容易混淆。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张杨对南都记者表示,“作为一个新的领域,研学从业者非常丰富且多元化,但全国范围内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资质规定。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属于非强制性行业标准,各地在落实上往往会根据在地情况通过政策性文件做具体规定,加上主体复杂多元,很难去统一,所以边发展边规范是切合实际的导向。”  

2问

如何提高研学游专业品质?

2023年暑期,研学游的热度快速攀升,产品丰富程度明显提升。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了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即便是疫情期间的2021-2022年,开展研学业务企业的数量仍不断增加,主体更加多元化。南都记者多方了解到,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更多旅行社、旅游景区、学科培训机构、户外运动企业、儿童体适能培训机构、艺术培训机构进入行业。

一位长期从事珠三角研学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今年长线研学游更为火热,新进入做研学的人或企业变多——“和孩子相关产业的很多机构都去切入研学行业”,竞争比往年大,“对于课程主题、课程教育教学目的、课程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师资、执行标准的要求都比往年高”。“今年北京是最火的研学目的地,超过接待标准一定会出现问题,这些其实都是在行业内普遍预估中的。”他补充说。

研学游的发展催生了相关专业化职位。在人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研学旅行指导师成为新增的158个职业之一。根据定义,研学旅行指导师隶属于“教育服务人员”,是指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而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安全员、研学导师、导游都应是研学旅行团队的标配。但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研学游市场需求的复苏,供给侧的主体水平和质量却参差不齐。

据悉,因研学市场淡旺季周期性特征显著,每逢寒暑假等高峰期,部分机构倾向找临时或兼职工作人员,而非招聘正职员工,造成课程质量良莠不齐、行程安排敷衍了事、价格设定不透明、学生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

前程无忧近期的一项关于研学旅行从业者的调研显示,近9成受访者反馈所在机构需要兼职团队的协助,其中研学导师(40.4%)、协管老师(28.9%)、活动总控(17.3%)岗位最紧缺。

南京星辉文化研学总经理丁明辉就对南都记者坦言,“目前市场最大的痛点,首先就是研学课程的开发,现在基本都是重复的、相互之间抄袭的比较多,第二就是课程开发出来以后,能够实施落地的课程人才比较稀缺,真正能够带研学带得比较好的老师比较少。”对此消费者也有直接感知。南都日前调研显示:超50%的受访用户认为“研学旅行活动项目设计不够丰富”“研学带队老师不够专业”,45%的家长认为“工作人员与家长反馈孩子情况不够及时”。

“今年暑期是积压三年的需求爆发,供给端短期内被集中挤兑,有效供给(优质产品)缺乏,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张杨告诉南都记者,“好的研学旅行产品,一定是集教育学科知识、旅游体验和教育心理行为学于一体的集合体,对产品开发人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大多数企业的研学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所以大家对优质供给期待很高。”

更多机构通过内部培训来强化人才的专业素养。“我们招聘研学导师,一般以旅游方向、师范方向、体育方向、幼教方向这些方向为主。人其实不太好招。”上述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提及,“研学导师这个板块,没有国家专门的资格认证,一般是相关行业协会有相关培训课程,像我们和学校有签约合作,内部有课程培训体系(户外安全、技能培训、应急安全培训),培训起来难度不大。”

不过,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研学游热度持续攀升,尤其是北京,专业研学人才更是稀缺。为此,北京导游异常火爆,几乎“一导难求”,这也促使导游服务费也水涨船高,以往500元/天,现在一天1500元都找不到导游,有的导游服务费甚至疯涨至2500元/天。

3问

研学游监管难在哪里?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地要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组织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南都记者注意到,对研学游乱象的整治,有关部门也在采取行动。

7月份,北京大学就多次通报研学团队违规入校事件。7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期辖区相关高校开放校园参观出现的“有偿”带客入校等违法行为成立工作专班,行动开展以来已在辖区各热门景点、公园、高校等场所,共行政拘留“黄牛”“黑导游”、无照游商等相关违法人员32名。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在开展的暑期首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中,则明确将“加强对夏季‘研学游’的监管力度”列入其中。

此外,鉴于博物馆挤满各种来路不明的讲解团,山东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近期发布规范讲解秩序和研学管理的规定,要求讲解/研学需专门申请资质,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7月31日,国博发布公示,同意20家机构在馆内开展研学活动,有效期一年。

研学游到底应由谁来监管?来自相关部门一位不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南都记者总结为四类:第一类是中小学校组织(或推荐),由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担负起监管职责;第二类由市场机构组织,会打着“名校游”等噱头吸引家长注意,这类与教育部门的监管有关联;第三类同样由市场机构组织,但内容以户外运动体验和文博科研机构参观为主,若由旅行社发起,应由文旅部门承担监管职责,若涉及科研机构,监管责任又与科技部门或科协有关。另外,再有一类是打着研学的名义做学科培训,类似校外培训机构,这属于教育部门监管范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南都记者强调,现阶段,研学旅行的组织存在主体不明确和专业性不够两大问题。“教育部发过研学旅行的文件,但是并未明确研学旅行由什么主体来承担。”“历史上很多是由学校来做这件事,但存在收费和安全责任太大等问题。此后就主要由旅游机构来做研学旅行,而旅游机构主要善于做行程、导游,在教育层面缺乏专业性”,导致出现“打卡式研学”的情况。

“几年前《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推出时,市场环境是优于现在的,而当下要达到其中提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储朝晖坦言,“最关键是市场上形成专业的组织和主体来做研学旅行,但考虑到客观经济环境,这样的条件暂时不具备。主体没有发展好,管理就很难及时跟上。”  

4问

如何应对研学游行业的无序竞争?

天眼查提供给南都记者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研学旅行相关企业2.3万余家;近三年(2020-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分别为4450余家、3450余家以及740余家;而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就已达到710余家,同比上涨72.8%。另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

张杨对南都记者指出,当前实际上是研学旅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特殊阶段。在她看来,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来,满足2亿在校生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都快速增长。“对于研学旅行这样一个新兴市场,还是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以及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沟通,对研学旅行服务提供商做优胜劣汰。”

有观点认为,“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市场可能由学校主导向家庭主导转变,孩子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家长们必然会寻找替代“补习”的产品,寓教于乐的研学产品需求将大大上升。上述相关部门人士对南都记者解释说,“研学团在今年夏天的火热背后的一个深层动因,和此前教育机构培训火热动因是一致的,即家长的教育焦虑”,研学背后的机构能否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身心获得成长,是问题的关键。

在推动研学游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上,储朝晖提出建议:当下的中小学教师,有些到了一定年龄不再从事教学,可以组建一些专门来开展假期活动(诸如研学培训)的机构,具体操作遵循相应的规范,这种可以尝试的方式,将学校里无法任教的教师抽调出来从事研学,有利于强化研学旅行的专业性。

张杨认为,随着“研学指导师”新职业的产生,未来从业可能要考取相关的资质认证,一系列的标准也会形成,有助于研学旅行规范化,并把各行业适配的专业人才吸纳进来,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强调了专业机构承揽不同职能的重要性。他告诉南都记者,按照相关规定,研学还是应该以学为主,寓教于乐、教重于游。而出行方面,研学旅行涉及到异地活动,需要有资质的旅行社来承揽此类业务,或者承揽研学旅行的机构将一些专业事务委托旅行社打理,安全性更有保障。通过二者结合保障孩子参加研学的身心健康。  

动态

北京重拳整治北大清华周边研学游 检查涉安全员配比等内容

8月7日下午,北京文化综合执法官微发布消息称,针对当前暑期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游市场火爆的实际,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坚持把研学旅游团作为强化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重点,强化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据悉,8月4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纪委书记闻阳带队,联合海淀区文化执法和交通执法部门对北大清华校园周边、颐和园景区研学旅游团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在清华科技园创业大厦,检查组逐个对研学旅游团队进行执法检查,详细询问研学团组织机构、带团负责人、研学指导老师、安全员配比和研学游产品服务等重点内容,同时执法人员对旅行社组织的研学旅游团导游资质、电子行程单填报、接待计划行程安排等进行检查,并督导各研学团负责人要始终把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既定行程安排开展研学活动,确保孩子们研学之旅安全有保障。

据官方统计,2023年以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针对旅游市场累计检查旅游企业4448家次,立案178起,作出行政处罚142起,罚没款112万余元,有力震慑和打击旅游市场不法行为。  

文/傅晓羚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