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回应助推“复仇文学”,《罗刹海市》火成新神曲
扬子晚报 2023-07-29 08:00

近日,刀郎的全新专辑《山歌寥哉》引发大众关注,其中歌曲《罗刹海市》因其曲风独特,内容又被网友认为隐喻娱乐圈的现象,引爆网民听歌及解读热潮。甚至有网友在听歌时表示,“这首歌太上脑了,以后骂人也可以唱。”

在刀郎专辑推出的十天后,势头仍然不减。28日,“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登上淘宝热搜第六名;同日,“罗刹海市 刀郎”霸占QQ音乐热门搜索榜首。与此同时,《罗刹海市》在抖音上也引起了一股“刀郎热潮”,致敬刀郎的对口型直播风生水起,各大网友争先翻唱模仿。

被刀郎新歌内涵到?杨坤回应了

《罗刹海市》一经发佈后,有网友认为歌词中意有所指,网友觉得刀郎以《罗刹海市》中的人物暗中讽刺曾在过去公开批评他的那英、杨坤、汪峰、高晓松等人。这四位都在公开场合评论过刀郎;也有网友认为《罗刹海市》是暗讽当前“以丑为美”的现象。网友们在自行解读歌曲后,纷纷涌入上述明星的社交平台评论区进行嘲讽。截至目前为止,那英评论425w+ ,杨坤评论79w+ ,汪峰评论32w+ ,高晓松评论14w+。

28日凌晨,“刀郎”事件迎来新进展,#杨坤回应刀郎新歌#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发文评论《罗刹海市》所带来的舆论风波,表示不认同网友们“网暴”那英、杨坤、汪峰等人。“一群人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去网暴那英,拉踩杨坤、汪峰,这种操作真的叹为观止。你不喜欢那英,不喜欢她的歌都行,但这种行为真的讨厌。”

该网友的博文最后称,“差不多可以收场了,罗刹海市这歌可能骂的就是你哦。”

杨坤在这条博文的后面发布了评论,“最后一句说对了”。这句评论也引来多方解读。有网友表示:“杨坤没有人身攻击?当初说的话被这个人吃了吗?说人家火了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让流行音乐倒退15年这还不叫人身攻击?”也有网友试图由歌曲本身出发,“刀郎无意讽刺任何人,奈何有人有心对号入座。”

互联网有记忆,据网络资料显示,刀郎凭藉《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全国,有记者请杨坤评价刀郎的音乐,此时杨坤反问记者道,“他有音乐吗?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

实际上,刀郎早就在访谈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当年的冲突是观点不同,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刀郎“复仇文学”爆红,神曲内涵更新

事件发酵到如今,或许刀郎一直没出来回应的本意如同知名音乐人丁太昇所说,刀郎写这首歌与当年写蒲松龄写罗刹海市一样,不仅是想讽刺几位歌手,而是嘲弄了整个娱乐圈,甚至也嘲弄了更多的人。与此同时,丁太昇也认为,“虽然对大众而言,过度解读很解气和过瘾,但罗刹海市更应回归到这张专辑,与专辑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完成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艺术表达。”

有意思的是,在部分网友的观点里,发表新歌的刀郎俨然“复仇爽文大男主”,刀郎报仇10年不晚等评论频出。这场声势浩大又自给自足的“吃瓜行为”,令媒体担忧:虚妄的“复仇论”正在掩盖《罗刹海市》这首歌的真正魅力。

“当事人淡定,群众狂欢”的盛景背后,音乐人刀郎本人已经淡出公众视野多年。尽管创作在延续,刀郎分别在2020年、2021年发布了三张完整专辑,包括《弹词话本》《如是我闻》以及《世间的每个人》。

但刀郎面向公众的宣发已经异常低调。企查查APP显示,刀郎(本名罗林)关联有北京九雨天下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商流羽文化工作室、乌鲁木齐罗林音乐创作室3家公司,成立时间分别为2005年、2018年、2000年。其中刀郎在北京九雨天下公司担任监事职务,其它公司均为刀郎个人独资。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2年8月,上述3家公司均已处于注销状态。

即便作品舆论发酵愈演愈烈,刀郎本人并未出面回应,刀郎本人的社交媒体账号更新也停留在2016年。

到底该如何解读刀郎新歌,在社交媒体发酵。根据上海旭润音乐有限公司发布的对《山歌寥哉》这张专辑的宣发内容——

这是继《弹词话本》后,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此系列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

明代新兴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识的开始,《聊斋》继承了冯梦龙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描绘了现实之境与理想世界、男与女、善与恶、债与偿、强与弱、神圣与亵渎,充满了对立。虽然现实与幻境都伴随着各种残缺,但《聊斋》绝不是幻灭的悲歌,其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理想的光辉,是我们得以管窥那个不属于我们的时代之洞眼。然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图样,本专辑的十一首作品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歌”。

历史是人的历史,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都将回归到“人”、“作品”、“时代”,并以此回馈给未来的人们。

这大概是对这首歌的“权威”解读。但似乎在这场狂欢中,刀郎原本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

传播学者也告诉记者,值得欣慰的是,魔性传播的神曲正在变得“耐嚼”起来。《山歌寥哉》中的南腔北调,嬉笑怒骂确实打动了许多人。也有评论认为,大家不要成为刀郎曲中所讽刺的那类人——为了流量成了“苟苟营”里的人,为了自己的浮想成了“一丘河”者……在被各种“洗脑神曲”充斥的当下,能有如此惊艳的作品传唱,作品本身比背后的八卦更值得关注。

在包容多元的时代,能够引发大众思考、经过时间沉淀的作品,才会成为真的“神曲”。《罗刹海市》引爆群体解读“复仇文学”背后,令人看到寓意深刻的音乐作品的价值。

实习生 徐咏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